海納百川》金門非軍事區在於兩岸思維及能否溝通協商(劉性仁)

金門縣議會「跨黨派問政聯盟政團」與「無黨籍聯盟政團」號召全縣基層民意代表一起響應建請中央支持「金廈大橋」之興建與設立「金門縣爲非軍事區」之連署活動。(於家麒攝)

日前金門縣議會「跨黨派問政聯盟政團」與「無黨籍聯盟政團」號召全縣基層民意代表一起響應建請民進黨中央支持「金廈大橋」之興建與設立「金門縣爲非軍事區」之連署活動,獲得幾近全體縣議員、鄉鎮民代表及各村裡長,逾百位基層民意代表的全力支持。此舉的目的,無非是以金門當地人民的心聲,以金門鄉親的福祉爲考量的依據,當然主要還是爲了金門未來的發展及金門地區的和平安全,民進黨政府不妨思考在金門地方人士高度共識的情況下,不妨從善如流,當然大陸當局的態度及想法,自然也會左右金門非軍事區的成功與否。

金門要成爲非軍事區(DMZ,Demilitarized Zone),表示做爲兩岸地區之間的緩衝區,金門成爲非軍事區一方面可以減少軍事衝突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和平和穩定。在金門非軍事區內,兩岸雙方同意不部署軍隊或武器,並限制某些活動,這主要的目的還是要安金門人民的心,確保金門地區的永續發展。

當然,非軍事區是一個巴掌拍不響,還是需要兩岸溝通對話,既然金門基層民意期盼以「民生第一,經濟優先」爲使命,那麼兩岸政府就應當思考。一直以來,「陸水供金」工程造福金門百姓,解決地區長年飲用水匱乏之苦,這是大陸當局本着中華民族的立場;而今日金門當地人民殷望未來兩岸政府在「通水」合作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開啓「通電」、「通橋」、「通氣」等民生建設,爲金門融合發展立下宏基,成爲兩岸和平發展的示範區。

可以預見,出於安全的考量,民進黨政府是不會同意的,因爲「非軍事區」的原意是希望該地不要有武裝團體,常適用於國際間武力對峙甚至交戰中的雙方。國防屬民進黨中央政府的職權,絕非金門地方議會所涉及之範圍,故若要探討設「非軍事區」必須是兩岸雙方政府共同簽約才能成形,但對岸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乃至中華民國主權嗎?民進黨兩國論的思考,讓大陸當局根本不會與之協商談判,那麼金門非軍事區雖構想立意良善,但可行的機率微乎其微,這正是兩岸的悲哀,也是金門人民的無奈。

此外,由於民進黨政府與大陸當局沒有互信,民進黨政府一定會認爲,大陸當局講信用嗎?相對於中國大陸與金門的距離,臺灣本島與金門的距離遙遠,就算臺灣方面在金門撤軍且同時中國在福建沿海撤軍,那麼中方要隨時「毀約」馬上就能將重兵重新部署並侵略金門,到時無兵可守的金門只能淪爲中共的囊中物,因此民進黨政府顯然並無意將金門列爲非軍事區,這是從兩岸關係整體的安全角度而非從金門當地發展的角度。

客觀來看,金門成爲非軍事區當然涉及多方面的考量,自然也有一些贊成和反對的理由;贊成的理由無非是從和平與穩定的角度認爲非軍事化區可以減少兩岸緊張局勢,促進和平穩定,降低衝突風險。也從經濟發展的思考來認爲減少軍事設施和活動可以釋放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吸引更多投資和旅遊業發展。亦有從人道考量來思考降低軍事化可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避免軍事活動帶來的困擾和潛在危險。更從兩岸促進交流的立場來看,非軍事化區可以促進兩岸間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同時從國際形象宣傳來看,金門成爲非軍事區可以提升地區的國際形象,顯示對和平的承諾,更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支持。這麼多的好處理由,顯然都無法說服民進黨中央安全及兩國論出發的考量與評估。

總之,金門要發展要繁榮要和平,金門縣爲非軍事區當然是必然的,特別是在地方高度共識的情況下,但關鍵還是在民進黨政府的想法,都可以想到民進黨最在乎的安全風險,認定金門非軍事化區可能會削弱金門地區防衛能力,增加潛在的安全風險,特別是在兩岸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另外從談判對話的角度來看非軍事化涉及複雜的兩岸政治談判和協議,以民進黨堅持兩國論的立場,大陸當局也不會和它談判。從臺美軍事戰略考量來看,軍事設施和力量在戰略上可能具有重要意義,非軍事化可能影響臺灣的國防策略和防禦能力。

因此,筆者期盼金門成爲非軍事區,但對於非軍事區的未來感到悲觀,因爲在兩國論即沒有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任何重大的突破都是不太可能的;更何況從國際的角度來看,相關國際勢力和地區勢力必然對金門成爲非軍事區有不同的看法,這將引發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影響與變化。進一步來看,就算可行性不大,金門地方鄉親的意見也應當被重視與被看見,金門必須朝向繁榮進步的方向,金門人民要過好生活」相信是所有鄉親一致的心聲。還是深盼兩岸領導人,能夠以和平爲念,讓金門承負兩岸經濟建設合作之先試重任。

(作者爲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