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珍愛溼地 燕窩不能再吃了(趙爾東)

燕窩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中新社)

2022年11月欣逢四大盛會,受到聯合國多數重視,有許多主要國家的元首出席與會,既彰萬國衣冠拜冕琉外交盛典,更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後進行討論:1是在印尼舉行的20國(含歐盟諸國)集團G20峰會、2是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COP 27)、3是在泰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2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 29)、4是在中國武漢和瑞士日內瓦同步舉行的《溼地公約》第14屆締約方大會。

這四個大會的結論應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可持續「綠色發展」。

G20峰會主辦國印尼稱要加快其國家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產業提質升級與現代化,同時見證了由中國建設時速爲350公里的印尼和東南亞第一條高鐵: 雅萬環保高鐵的完工。

在APEC 29,大陸、美、加、澳、菲、韓、日等都出席,香港和臺灣等也有代表與會,佔APEC的GDP重頭的大陸由國家主席發言,強調亞太國家等要加速綠色化協同務實合作,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的亞太。

COP 27與會國承諾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3.6℉)以內。

第14屆《溼地公約》的主題爲「珍愛溼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142個締約方和國際組織參會,通過了《武漢宣言》和全球溼地發展戰略框架決議。《武漢宣言》稱大陸已出臺了《溼地保護法》,並將成立「國際紅樹林中心」,設立全球最大的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路,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候鳥羣因此受到保護,可惜在如此重視環保的大潮流中,燕子卻沒有受到保護。

燕窩的採集非常不人道,一個燕窩被採,就意謂該燕窩的全家大小燕子的傾巣覆滅。所以燕窩是不能再吃了,而且不只是燕子(燕窩),它如穿山(甲鱗片)、大象(象牙)、鯊魚(魚翅)、紅珊瑚等也被摧殘,禁止燕窩等已成國際共識。

燕窩的成分含水溶性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鈣、磷、鐵、鈉、鉀、氨基酸等,今並無科學依據證明燕窩或其它野生動植物的食補/醫藥療效,是不能被非野生物植物或現代醫藥所替代的。新加坡大學稱,燕子數量正急劇下降,燕窩的採集已危及東南亞環境生態。聯合國有報告稱,人類正在摧毀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有100萬種動物、植物面臨絕種。

據記載,自鄭和下西洋引進燕窩600多年來直到2012年,中國與當時沒有禽流感可以出口燕窩的國家馬來西亞簽署了燕窩入口協議,首批符合法規有產地溯源的燕窩於2014年4月1日登陸。

印尼的燕窩產量佔全球85%-90%、馬來西亞5%-10%、泰國約3%、越南、菲律賓2%左右、緬甸及其它東南亞一帶及大陸南海諸島也有些。數據稱2010年底全球生產燕窩1514噸,食用燕窩在印尼的售價在1000-10000美元/公斤之間,以5000美元/公斤之中間價計,2010年當時年產值約達75億美元。

設若2020年燕窩的年產值也比照2020年的經濟從2010年翻番,燕窩2020年產值約爲150億美元,其中印尼的年產值幾乎是其2020年GDP的1.2%,事涉環保生態,印尼可借鑑中國十分成功的環境保護輔導轉業做法:培訓破壞野生動植物者,幫助他們轉業爲其保護者,這既保護了瀕危物種,還讓他們從提心吊膽的非法破壞者,變成了合法的瀕危物種保護人,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維基百科稱香港與美國是全球最大燕窩進口地,中國報關進口的卻不多,但是數年前汕頭海關破獲的走私燕窩入境大陸案,僅一個案就達160噸,燕窩走私嚴重。

中國是世界最大農業生產國,年產值超過1兆美元,而人口與中國相當的印度的相應產值僅約中國的30%,以此可知,大多數國家嗜好野味並非爲了充飢,有些少數華人仍迷信燕窩等什麼野味都要吃的野蠻行徑,是極不文明的。

中國是聯合國保護瀕危動植物的簽約國,有嚴厲的保護執法。新加坡大學稱,燕子已是瀕危動物。現今沒有任何科學數據可以證明,燕窩等野生動植物有不可以用非野生動植物或現代醫藥替代的醫療或美容效果。

印尼是最大的燕窩生產國,中國可能是最大的消費國,這與兩國發展可持續綠色經濟的國策都格格不入。中國對環境保護不遺餘力,且民衆環保意識高,已全面禁止象牙交易。

可惜有衆多頻道的大陸央視的某少數頻道,仍在播放燕窩商業廣告,有礙國際觀瞻,大陸全面禁止燕窩交易此其時也。

(作者爲航太工程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