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教權 不應被政治犧牲

2月初,陸配子女被禁返臺,百位陸配到教育部前抗議,爲子女爭取公平的受教權。(本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早年擔任臺北縣長時,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他當時向縣民承諾,就算縣府預算再怎麼捉襟見肘,也不能犧牲孩子受教育的權利,要讓每個孩子都念得上書,讓教育翻轉孩子的人生

可諷刺的是,當這些孩子的「血統」中有「中國人」的成分,蘇院長似乎渾然忘了當初自己對孩子許下的承諾。就是因爲民進黨政府看中共政權不順眼,就任由內閣官員恣意妄爲,阻擋小明大明返臺,公然侵害學生的受教權也在所不惜。

今年這場疫情,讓已經考上大學的大明滯留大陸,仍無法返臺註冊,苦等每週三衛福部長陳時中親自主持的防疫記者會,等他「開獎」,公佈哪些身分可以返臺。但在一次又一次失望的打擊下,大明被犧牲的受教權,又能找誰理論

令人質疑的是,對於除陸生之外的境外生返臺就學問題,教育部從6月17日起採分批開放方式處理,然後陸續開放2歲以下小小明、2到6歲小明、高中以下小明返臺,直到8月24日開放所有陸生返臺,「但是爲什麼大專院校唯獨漏掉大明?」該不會是疫情中心、教育部、陸委會糊塗的以爲,大明等於陸生,而把大明們給忘了?

不管大明的人數有多少,是100個也好,或是10個也罷,基於學生的受教權,「1個都不能少!」不然以昨日的蘇縣長,面對今日的蘇院長,昨是而今非,蘇院長難道不覺得被蘇縣長狠狠搧了兩巴掌,您的臉,不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