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互信不重建 對話難重啓!兩岸新佈局 換湯更要換藥
大陸委員會23日舉行主任委員交接典禮,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見圖)上任後接受媒體提問。(郭吉銓攝)
曾有人戲稱:「臺南市長選舉,只要是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就算是派個西瓜也能選上」,反映臺南選民結構的大背景纔是關鍵因素。反之,擔任兩岸事務主要職務的陸委會主委或海基會董事長,只要蔡英文總統不改變兩岸政策方向、無法重建兩岸政治互信,就算是派天王老子、玉皇大帝都沒用,兩岸官方依舊無法重啓對話。
關係好壞 取決政策路線
2016年蔡總統剛上任,曾有意找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擔任海基會董事長,王當時就看清九二共識問題沒解決,難有發揮空間,因而婉拒。又如2018年3月陳明通回鍋任陸委會主委,當時也因他在兩岸學界積累的豐沛人脈,被寄予改善兩岸關係的厚望;但近3年下來,證明兩岸關係好壞取決於更大格局的兩岸政策路線和國家定位,從來不是換個主委就能改善。
2015年「馬習會」,原本雙方幕僚都有不少持反對意見者,我方關於會見場合的提議,也幾次被陸方反對,但最後能完成歷史性會晤,關鍵就在習近平親自拍板,也就是取決於領導人的一念之間。如今兩岸政策是否要做調整,也在於蔡英文總統的一念之間,國安新鐵三角就位,若只換湯不換藥,一樣沒效。
邱太三正式接掌陸委會,外界不少解讀此任命是向對岸釋出善意,但連邱自己都坦言,不知善意的解讀是從何角度。事實上,與其說是善意,不如說此盤佈局是爲因應北京將不斷推出的「單邊立法」作爲,曾任法務部長的邱太三加上也是法律專才、日前回鍋陸委會副主委的吳美紅輔佐,兩名法律大將未來最大任務必是應付北京的對臺立法、融臺措施,以「法律戰」迴應,補強我方「民主防衛機制」。
累積善意 可從小處開始
中美競合,兩岸何嘗不是如此?在競的一面打造「民主防衛機制」的同時,也可從其他層面積累互信,點滴累積善意,小到稱呼「中國大陸」、「新冠肺炎」,不稱「中國」、「武漢肺炎」;大到放寬兩岸民間交往限制,善待陸配及其子女。譬如邱太三上任同天,內政部決定對陸配子女的居留規定採取彈性處理,對於因防疫管制入境期間中斷居留的天數將不納入計算,就是好的開始。
邱太三昨天說,要竭盡全力讓兩岸春暖花開,或許下一步,兩岸可考慮互設綠色通道,除了可逐步恢復民間交流,也符合蔡總統春節談話所言:等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時,「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漸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更重要的是,這也代表互相認可對方的防疫表現,畢竟兩岸議題處處敏感,好事壞事都易被放大,因此,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