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貨放口袋」 臺北市新店面逾6成買不到

臺北市2016年規劃店面的新建案,共計僅有142戶,其中逾6成「買不到」。(圖/記者葉佳華攝)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雖然臺北市的住宅及商辦市況清淡,不過店面市場卻是截然不同,根據統計,臺北市今(2016)年規劃有店面的新建案,共計爲142戶,但卻有超過6成的新店面並未公開銷售專家認爲,建商手上店面「是能留就留,或是待價而沽,完全不急着把它賣掉。」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截至12月20日爲止,臺北市共推出123個建案,其中僅有48個建案規劃設有店面,總計共有142戶店面,而其中,公開銷售僅有54戶,佔比約38%;店面保留戶數達59戶;公開前售出的戶數達29戶,也就是說,有超過6成的新店面並未公開銷售,「想買也買不到。」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分析,臺北市新店面供給「短缺」的主要原因因,分別是「純住宅社區盛行」、「業者惜售不急着賣」以及「熟客優先吃貨」。

現代人逐漸重視居住的寧謐度與社區單純性,因此有「純住宅社區」的出現,而建商爲了迎合市場需求,忍痛放棄於一樓規劃高單價的店面,改爲規劃庭院戶、公設格局,因而使得總規劃店面戶數少。

而雖然今年臺北市僅有48個建案規劃店面(共142戶),不過,何世昌認爲,建商仍看好店面長期的增值空間,普遍都有「惜售、好貨放口袋」的心態,所以「保留不賣」的店面高達59戶,比公開銷售的店面數還要來得多。

另外,何世昌也觀察,一般建案在潛銷時間,往往會先通知口袋名單客戶,因此若有優質的店面就會很快地被掃貨吃掉,使至於到了公開銷售階段就已經無店面可賣,舉例來說,今年臺北市就有29戶的新店面,在潛銷期間店面就已全數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