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掘「古京德御道」 橫跨東漢到明清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個朝代24位皇帝皇宮。(圖爲示意圖北京故宮博物院官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考古團隊經過3個多月的田野考古,在河北任丘市北辛莊香城鋪村發掘「古京御道部分遺蹟,御道的歷史橫跨東漢(西元25年-220年)到明清(西元1368年-1840年),道路上有清晰可見馬蹄印和車轍印。這項發現對古代交通工具的研究意義重大。

據《新華網》報導,由河北省、滄州市及任丘市組成的考古團隊發現,御道最下層是東漢道路;第2層是唐宋時期道路;最上層是明清時期道路,也是古御道發展最成熟時期。遺蹟中有23個灰坑、19座墓葬、2條道路與100多件出土文物,主要是繩紋和絃紋的泥質陶片

御道,是御茶之道、君子之道,也就是皇帝在用的道路。據說,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把南京當作陪都,時常往返巡視,因此御道漸漸就成爲聯繫南北的重要幹道。「古京德御道」也稱爲「御路」,民間就曾流傳過一首《御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