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關電廠天然氣使用量下降污染量未減 環委斥邏輯不通

宏關電廠變更計劃環保署審查遭打槍。(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民營電廠宏關預計新竹縣關西美達工業區進行運作,今(24日)提出計劃變更,遭環委質疑天然氣使用量下降,但污染排放量竟完全沒降低,邏輯完全不通,但宏關代表堅持有,雙方一度爭執不下,最後環委要求業者講清楚,補件再審。

日商丸紅集團投資的宏關電廠,主要以天然氣發電,該案在2016年提出總裝置容量94萬瓩,天然氣需求1年49.4萬公噸,全年可運轉發電時數4017小時面積佔約7.1公頃,當年通過環評,但因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設置完成,導致能給民營電廠供氣量下降,宏關再次變更內容

宏關報告這次變更主要計劃是爲了北部供電需求、以及天然氣供應限制,並需符合臺電採購要求下,在排放總量未超過原環評承諾的污染總量下,總裝置容量改爲54萬瓩,天然氣需求1年32.1萬公噸,全年可運轉發電時數5344小時。

環委劉小如認爲看不到業者有針對計劃開發的狀況具體說明,且7.1公頃中到底會剩下多少綠地,剩下的綠地又能如何利用都是問題,加上該範圍實際生態豐富性也超過業者調查數量。 環委劉希平表示, 規模縮小衝擊相對減少,污染量也一定會降低,但天然氣再怎麼幹淨,還是會有污染,但業者在濃度變動上仍沒有交代清楚。

另外,環委顧洋當場多次質疑,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業者稱天然氣用量都下降了,污染排放量竟完全沒有跟着降,只是業者堅持己見,幾度爭執不下。劉小如認爲這麼簡單的邏輯都不通,業者難道無須檢視?

環委最後認爲,業者如果只是爲了要過關,將數字合理化,到時候想要辦理環差擴建等就不會允許,此案應好好審,決議業者必須用清楚的邏輯說明空氣污染物溫室氣體排放量未等比例下降,氮氧化物未能維持相同排放強度理由檢核排放量推估的合理性,補件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