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手機6月2日上市 手機友商不大可能轉投鴻蒙系統

22年前,時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直言,“中國信息產業缺芯少魂!”。其中的“芯”指芯片,“魂”則是操作系統

如今,隨着華爲鴻蒙系統(HarmonyOS)的誕生與加速發展,中國“魂”來了。

5月25日,華爲官宣將於6月2日正式發佈可以覆蓋手機移動終端的鴻蒙操作系統。這意味着,繼2019年“官宣”鴻蒙操作系統後,萬衆期待的鴻蒙手機要來了,此前鴻蒙系統僅覆蓋智慧屏、可穿戴等產品。受此刺激,近日國產軟件板塊集體以“漲”聲相迎,多隻個股一度漲停。

鴻蒙手機駕到意味着什麼?將給國產軟件行業帶來什麼影響?鴻蒙前景幾何?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日前採訪多位手機行業人士、互聯網專家、電子領域專家等發現,目前行業普遍認爲,短期來看,鴻蒙系統面臨手機友商支持率低、開發者數量與巨頭相比有差距、終端連接數量大規模提升存變數等現狀,鴻蒙系統將在一段時間內主要服務於華爲內部手機、IOT、智能汽車等產業,但長期來看,鴻蒙作爲全球首個定位於物聯網時代的全場景國產自研操作系統,確實爲國內軟件行業未來崛起提供了一線生機,並有望成爲統領物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

手機友商支持概率低

作爲全世界第一個基於微內核全場景分佈式操作系統,支持包括智慧大屏、穿戴、車機、音響、手錶、手機、PC等多種設備,鴻蒙自2019年華爲發佈開發者大會首發便被國人寄予了改變全球操作系統格局的厚望。

今年5月25日,華爲“將於6月2日發佈可以覆蓋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鴻蒙操作系統”的最新官宣,再度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據瞭解,這意味着華爲鴻蒙覆蓋範圍將從此前的大屏、手錶、車機底層領域正式拓展至手機等剛需領域。

消息發佈後,“鴻蒙手機來了”很快登上微博熱搜,A股市場華爲鴻蒙概念股、國產軟件板塊也集體大漲。但喧囂背後,鴻蒙手機的“駕到”到底影響幾何,鴻蒙未來前景如何?

“不好做吧,應該主要是爲華爲整個生態服務,不只是手機。”面對證券時報記者如何評價鴻蒙系統的提問,國內某主流手機企業負責人林奇(化名)表示,華爲鴻蒙操作系統能否成功要看生態建設情況,而這需要產業鏈夥伴的支持。

“目前國內其他主流手機企業不大可能放棄成熟的安卓系統,轉投華爲鴻蒙系統。”在林奇看來,這主要由於第一華爲本身還有手機業務,這相當於華爲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容易對其他手機企業造成直接競爭衝擊;第二,頭部手機品牌都已有自己成熟的基於安卓的手機操作系統,如小米的MIUI、vivo的Funtouch OS、OPPO的color OS,鴻蒙很多底層構架事實上都借鑑了安卓的思路,其他手機企業沒有使用鴻蒙的必要。

“只有兩種可能情況下,國內其他手機品牌會改用鴻蒙,第一政策強制要求使用鴻蒙操作系統,第二其他手機品牌也和華爲一樣,遭到美國限制,與谷歌關係決裂。”林奇直言,當然不排除一些市場小手機品牌轉投華爲鴻蒙生態圈

“新系統面世,在性能、體驗方面情況都是未知,若手機企業改用鴻蒙系統,除將給企業增加不少可見的技術投入成本外,還可能帶來其他不必要的損失。”日前,互聯網學者、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很多手機企業用戶已經習慣了本品牌系統和界面,換新系統很可能導致用戶不習慣而流失,同時也會產生較多的新系統使用教育成本等,因此大品牌企業一般不會採用華爲鴻蒙系統。

“如果廠商加盟鴻蒙系統,很可能直接招來美國的制裁和谷歌的斷供,阿里OS就是這樣被其他廠商敬而遠之的。”通信專家馬繼華也指出,其他手機廠商短期內加盟鴻蒙系統的可能性不大。

事實上,在覆蓋手機終端方面,儘管華爲高層早已向友商發出橄欖枝稱:“歡迎三方的手機廠商使用HarmonyOS系統,一起開源共建”,但實際上截至目前,小米、OPPO、vivo等主流品牌都保持了沉默,沒有哪家手機廠商表示願意接受,而此前國內包括小米在內的十餘家中國手機公司都已經宣佈了會響應Android系統的升級

另外,脫胎於華爲系統的新榮耀CEO趙明近日也稱,當下安卓依然是榮耀首選,但未來不排除使用鴻蒙。

“第三方手機是哪家廠商以及具體什麼時候能上HarmonyOS系統,完全取決於廠商的自己商業考量”華爲方面如此表示。

不過,除手機合作伙伴外,鴻蒙操作系統若想獲得較高的市場份額,還可以拓展更多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建立生態。

對此,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近日表示,目前,鴻蒙操作系統生態已經發展了1000多個智能硬件合作伙伴,50多個模組和芯片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包括家居、出行、教育、辦公、運動健康、政企、影音娛樂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伙伴。目前華爲與全球TOP 200的APP廠商也在溝通合作,希望爲他們帶來全新的跨終端設備的體驗。

生態建設決定系統成敗

鴻蒙操作系統能否成功與鴻蒙系統連接的終端數量、鴻蒙系統上的開發者數量也息息相關。

從終端連接數量來看,華爲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海松曾提出一個“16%市佔率”的說法。

“對於操作系統這類底層平臺而言,軟件使用量、市場佔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佔率則是一個生死線。”楊海松透露,爲了邁過這16%市佔率的生死線,華爲今年需要完成的目標是——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數量需達到3億,其中自有設備佔2億,生態合作伙伴的設備數量爲1億。

但華爲定下的這一目標能否實現,仍是未知數。

“目前來看,實現這一目標較難。”前述接受採訪的劉興亮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儘管華爲有較多存量手機用戶,但是鴻蒙系統覆蓋手機後,並不是所有手機機型覆蓋,有些“老手機”可能無法覆蓋,另外,也可能有較多用戶不會選擇更新到鴻蒙系統,這主要因用戶擔心新系統穩定性、使用習慣等問題

另外,劉興亮認爲,在新增用戶方面,華爲大幅下滑的市場佔有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鴻蒙生態的快速發展。

據瞭解,由於缺芯等問題影響,2021年第一季度,華爲手機出貨量暴跌18%,目前全球市場佔有率僅剩4%,從曾經的全球第二直接掉到了全球第六,今年一季度華爲中國市場出貨量也同比下滑50%。此外,業內預計,今年華爲在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只能達6000萬部。

不過,對於鴻蒙操作系統而言,它最大的特色還在於其是一款面向全場景的分佈式操作系統。這意味着,它將不再僅僅依託手機作爲核心體驗,當手機產量下滑的時候,華爲還可以通過支持可穿戴設備、電視,乃至新增的車機等設備,來實現16%的市佔率目標。

據華爲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透露,目前華爲已售出超過10億臺全場景智慧連接設備,其中在網手機超過7億臺,大約90%的華爲存量和在售手機,都可以升級鴻蒙操作系統。

另據楊海松介紹,雖然HarmonyOS還沒有進行規模推送,但當前已有超過1億臺華爲設備支持HarmonyOS Connect。“目前已有1.2億華爲用戶升級到了EMUI 11,包括37款華爲手機,這些用戶都能夠支持HarmonyOS Connect。”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即使鴻蒙成功達到16%的市佔率目標,也只能說是成功跨越了生死線,後續發展情況仍未知。

據瞭解,目前全球主流操作系統有三個,一是蘋果的iOS、Mac(跨平臺操作系統);二是谷歌的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三是微軟的Windows(桌面操作系統)。其中,在移動終端操作系統領域,目前Android和蘋果iOS佔據絕對優勢。根據StatCounter數據,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移動端操作系統市場份額上,谷歌Android系統佔比達72.2%,蘋果iOS佔比爲26.99%,其他操作系統市場份額佔比不足1%。

“一個操作系統成功與否,不在於平臺、軟件多麼好,關鍵還在於能否吸引多少開發者開發APP,從我個人曾經的互聯網創業經歷來看,面對一個新系統,大型軟件企業較快加入諸如鴻蒙這樣的生態問題不大,但很多小型APP開發企業就不一定會願意加盟鴻蒙針對鴻蒙開發鴻蒙版APP,因爲這意味着將增加巨大的開發成本,小企業可能難以承受,所以可能直接放棄那少數份額的市場。”劉興亮向記者表示。

華爲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王成錄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直言,“做操作系統,挑戰不在於技術,而在於生態”。

據瞭解,目前安卓有約2000萬開發者,iOS有約2400萬開發者,而鴻蒙系統現在的開發者數量則只有數百萬規模,差距依然明顯,不過在業界看來,作爲一個仍處發展初期的新生事物,鴻蒙當下的情況無法媲美於安卓或蘋果IOS也屬正常。

華爲:絕不會

再做一個安卓或IOS

“手機鴻蒙的意義,在於倒逼華爲改變直接售賣硬件的商業模式,擺脫芯片封鎖帶來的業務風險,通過鴻蒙OS來實現業務的延續。”方正證券分析師陳杭如此認爲。

方正證券認爲,鴻蒙操作系統對華爲的意義是,短期決定了華爲能否通過鴻蒙實現硬件業務殘缺的軟件延續,中期決定了華爲能否建立橫跨人車、人居跨場景的AIoT生態,長期決定了華爲能否在異構計算時代中取得第四張操作系統入場券。

5月16日,申港證券發表研報表示,從鴻蒙OS目前的底層架構來看,其中仍有不少安卓開源項目的影子。在幾輪更新中,鴻蒙也在逐步向其中添加例如分佈式任務調度、分佈式數據共享等自研特徵能力,但距離脫離安卓架構仍有1-2年時間。目前鴻蒙生態中仍兼容了大量的安卓應用,目的是在現有軟硬件生態中扎穩根基,未來鴻蒙將會與軟硬件生態合作伙伴以及開發者一道進行架構替換,逐步完成生態架構的轉化與脫鉤。

記者注意到,鴻蒙操作系統首發時,華爲稱鴻蒙是全世界第一個基於微內核全場景分佈式OS,基於開源框架,關鍵模塊自研。

儘管前途仍存未知,但在華爲的構想中,華爲所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之未來卻非常清晰。

5月24日,證券時報記者參與了華爲鴻蒙開發者創新大賽頒獎典禮,王成錄在會上詳細闡述了鴻蒙設立的初衷及未來。

王成錄表示,華爲2016年5月份正式立項做鴻蒙系統,當時目標非常清晰。第一,華爲絕不會再做一個安卓或者再做一個IOS,如果再做一個一樣的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沒有價值。第二,未來一定不僅僅是智能手機小型化、智能化,人們身邊的智能化設備會越來越多,華爲所做鴻蒙系統一定是面向未來萬物互聯網,並且希望用一套系統解決未來所有大小硬件設備裝載系統的問題,不同設備間語言一致。

另外,王成錄表示,今天所有的設備之間連接都是簡單連接,連接一個簡單的指令,華爲希望鴻蒙不但能夠進行簡單的連接,還能夠做到數據的一體化,分佈式數據庫、分佈式文件系統、分佈式計算,讓所有連接在一起的設備像一臺設備一樣,並且希望將來的信息開發不再受限於今天的APP,因爲APP只適合手機,不適合其他終端。

“換句話說,我們回想一下2007年喬布斯發佈第一代智能手機,那時候的智能手機就是把電話功能瀏覽器功能加MP3功能合爲一體,從那天起智能手機就不僅僅是一臺電話了。”王成錄說,今天的智能手機它就是一個超級終端,它是一個照相機、一個錄像機、一個卡包、一個閱讀器、一個瀏覽器、一個MP3、一個收音機、一個鑰匙包,所有東西都在智能手機裡。

“這個過程,我相信仍然會不斷地持續下去。但是在單個物理設備上,畢竟空間有限,不能塞那麼多東西在裡面。如果能打破這個約束,這個超級終端的邊界就會非常大,會有更多的想象。”王成錄表示。

王成錄表示,消費者將來不再面對的是一臺一臺孤立的設備,消費者需要的是服務。華爲希望更多的設備連接在一起以後,無感知地方便地給消費者提供各個場景上他所需要的服務。

“比如我在健身時,是需要一個健身教練在我邊上,我在家裡時需要一個管家,能夠實時看着我的家,辦公時也需要一個實時助手。我相信這樣的夢想、理想,在鴻蒙所有設備連結在一起時,將會非常接近於實現。”王成錄說。

事實上,針對鴻蒙系統,華爲創始人任正非此前也有過公開表態,他表示,鴻蒙系統的產生本身並不是爲手機系統打造,鴻蒙系統的誕生原本是爲了物聯網。比如自動駕駛以及工業自動化,這些依賴於5G的一些現代技術,如果搭配鴻蒙系統的話,它能夠精確地控制延時五毫秒以下,甚至更少。

“華爲的野心是很大的,想下一盤很大的棋,着眼於全場景、物聯網、智能汽車等,目前5G還未催生殺手級應用,如若殺手級應用出現了或者物聯網時代真正到來了,那時候華爲鴻蒙系統的優勢可能會比較明顯。”一位手機行業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根據調研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1萬億美元,這爲鴻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