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智坤/蔡政府想順安倍的姑意,又如何擺平川普的嫂意

▲開放福島食品登臺,公聽會翻桌爆口角

文/洪智坤

行政院農委會主辦的「日本食品輸臺公聽會」,規劃本月12-14日三天的時間在全國各地舉辦十場。而昨(13)日分別在桃園新北、臺中、臺北場次上引發衝突,臺北場甚至出現流血打架場面。國民黨籍的民代以「抵制日本核災食品」爲由強力杯葛民進黨政府除了譴責暴力行爲,甚至懷疑有黑幫人士介入。

國際的糧食自由貿易競爭,不僅牽動國人飲食的安全,也是外交區域政治的一環,日本食品輸臺涉及核災污染、輻射風險、健康危害、管制措施與自由貿易等多重面向,應該以充分的資訊揭露展開社會對話形成共識,淪爲藍綠對抗的舞臺,對民衆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爲。現在日本核災食品如此,未來臺美之間TIFA談判的美國豬肉進口更是一場硬戰

英文總統昨天在臉書上自評執政六個月的心得是這樣說的:「現在就像是蓋房子地基過程,一定會菸灰瀰漫、塵土飛揚、雜音很多,但當一步步把地基打好、結構做好,就會看到堅固、舒適的房子。」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就應該和民衆充分溝通:房子要蓋成什麼樣子?地基該怎麼打?如何減少菸灰塵土?至於不同的意見也不能視爲「雜音」,而是社會溝通必要的過程。趕在三天內舉辦十場公聽會,真的可以做到社會溝通的目標嗎?

國民黨若是要在臺灣成爲永續發展的政黨,則不能事事無限上綱到朝野對抗的意識型態之爭,糾集不明人士砸場的行爲,也無助於改善國民黨的形象。

▲臺灣面對日本核災食品及美國豬肉進口,都是一大挑戰。(圖/翻攝自NHK)

國民黨在野之後,缺乏核心價值的標舉凡事只打遭遇戰作法,不僅無助於提升其國內支持度,也可能失去國際社會的認同。日本食物輸臺,可以從產地證明與檢測報告着手,未來美國豬肉進口也必須具有同樣的標準。

蔡英文總統執政後,首場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上月四日已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毫無意外的,美豬進口臺灣的議題再度端上臺面。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可能遭遇重大挑戰甚至胎死腹中,臺美TIFA就更形重要。

有論者以爲川普的當選,是美國走向閉鎖的門羅主義甚至放棄亞太徵兆,這是見樹不見林的看法。川普的執政團隊還在調整,其競選期間的諸多說法也逐漸改變,英國獨立報導(Independent)就整理了川普選前選後九項政策的「髮夾彎」。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川普重要的經濟與外交顧問的觀點,看出未來美國政府的政策脈絡:要以平衡貿易逆差的方式創造國內就業機會,要以擴大內需建設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在「攻勢現實主義」下,進行責任轉移的戰略,區域內的國家必須分擔安全成本。而最不能忍受的是中國賺美國的錢,還要進行軍事對抗。

這是臺灣正面而關鍵的機遇,我們要掌握或是流失?

我們從川普的外交與亞洲政策主要幕僚,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納瓦羅(Peter Navarro)的兩篇文章〈America Can't Dump Taiwan〉以及〈Donald Trump’s Peace Through Strength Vision for the Asia-Pacific〉可知其脈絡:臺灣是亞洲的民主燈塔,美國沒有理由放棄臺灣,美國必須恢復強大的海軍,才能在亞太地區與中國軍事力量抗衡

未來川普政府可能提高門檻與中國進行貿易戰,當貿易成爲區域政治平衡的手段時,臺灣如何掌握戰略機遇,就是國人以及朝野政黨領袖所必須思考的議題。更開放的資訊與更充分的社會溝通,都有助於形成共識,開放日本食物輸臺如此,臺美貿易談判也是如此。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洪智坤,資深政治工作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