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蔣中間走的虛與實

(圖/本報系資料照)

比起上屆兩次連環大選的先盛後衰,國民黨這次想在2024重新贏回政權的機會應該更大,除了朝野形勢出現變化,藍營此次有兩名戰將的表現尤受矚目。其一是新北市長侯友宜以得票率62.42%大勝民進黨林佳龍,再創兩黨在新北市長選舉得票差距紀錄,也是這次九合一選舉全國得票最高者;另一是蔣萬安殺出三腳督迷陣,當選最年輕的臺北市長,爲藍營奪回2024大選最重要的戰略高地。

侯已被視爲是1年後中央政權決戰的當紅「扛霸子」,蔣則是迅步登雲的政治明星,兩人無疑是當前國民黨不同世代領先羣的「雙子星」。但妙的是,就是這樣的兩個能讓國民黨贏、最被民意看好的人,卻在黨內面臨同樣的質疑和困擾:因爲他們都太不像國民黨,而且和國民黨太「保持距離」了!

蔣萬安因任用作家蔡詩萍爲文化局長,因而遭到不少批評,加上他曾提出將「中正紀念堂」轉型爲「臺灣建設紀念館」的主張,種種言行作風與用人爭議,使他被冠上「小馬英九」的稱號。在此之前,其實侯友宜被罵成是「藍皮綠骨」,早就司空見慣。這其間的矛盾荒謬,究竟是侯蔣有問題?還是國民黨有毛病?

這可從兩方面來釐清,首先,批他倆的主要是所謂「深藍」族羣。基本上所謂「深」者,無論是深藍或深綠,概念上就是相對比較狂熱、執着、甚至更極端的一羣人,更難聽一點叫基本教義派;在藍綠政治光譜兩端的這個族羣,應該予以適切理解或安撫,但不會是民意的主流。隨着社會與世代變遷,除非出現特殊的衝擊,深藍或深綠的數量只會變少、不會變多。

其次,侯蔣兩人因此都往中間路線靠攏,在正常情況下,「中間」講求的是理性、務實與降低意識形態等特質,這個路線較能走得更遠、更長,而這又與侯蔣的個性、出身、特點有關。兩人都非雄辯滔滔、擅長表演的魅力型人物,但兩人相對地也塑造了「正派穩定」的形象。侯在這方面尤其明顯,他能夠避開在政治訴求、政黨理念表達上的「虛」,而能強調其基層勤奮、工作積極的「實」,所以能與多數政客的調性成功區隔,贏得民調高度肯定。

但務實的中間路線並不等於鄉愿、和稀泥,更不是兩面討好、不沾鍋,也不總是以一句「好好做事」就略過敏感問題;到了關鍵時刻,必須要明確論述、表達中心思想,尤其面臨大是大非的議題時,更要能展現勇氣與擔當,責無旁貸爲所應爲,扛起該負的擔子與責任。深藍人士認爲侯過去只是單向接收了藍營的支持,卻未在關鍵時刻相對付出表態,其來有自,值得侯理解反思,更是蔣萬安必須惕勵注意的。

隨着新年新形勢的激盪,侯友宜的壓力與責任將愈形重大,國民黨提名總統候選人要不要公開初選、表態競爭,說清楚、講明白?或是直接徵召、甚至又陷入大亂鬥?虛實之間,智慧與魄力正考驗着局中人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