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居上!技術突破 陸海軍電磁砲上艦

大陸社羣媒體盛傳,出現在072型坦克登陸艦海洋山艦艦艏的,是一門電磁砲。(網路

美軍一個月前纔剛宣佈,打算在2019年停止電磁軌道研製專案,中止後續經費撥款,大陸社羣媒體1月31日便出現一組疑似中國海軍電磁砲上艦照片

照片顯示,一艘22年前服役的072型坦克登陸艦海洋山艦(936)經過重大改裝後下水,艦艏出現一門體積龐大,造型怪異的艦砲。有大陸軍事博主認爲,這門艦砲是中國自制新型155毫米艦砲。不過,也有軍事博主和資深軍迷表示,這是中國海軍的電磁軌道砲。

大陸軍事微博百戰刀指出,照片顯示,936登陸艦艦艏疑似電磁砲後方,出現了幾個大型方艙,而該砲下方原本是登陸艦內坦克駛出的通道空間。此外,砲塔外形經過隱形設計,體積甚至超過中國海軍現役的130毫米艦砲。

而砲管雖經嚴密包裹,但從外形來看,它的口徑似乎比130毫米艦砲大了不少。綜合各方面特徵,尤其是該砲後方的那些配套設備方艙來看,這顯然不是普通的大口徑主艦砲,而是一門電磁主艦砲。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研製電磁砲起步雖然比美國晚,但在兩大方面已獲得關鍵突破。一是海軍專家馬偉明院士團隊發明的「強迫儲能裝置」,另外則是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發的「大面積雙面高溫超導薄膜」。

分析指出,強迫儲能裝置爲中國研發電磁軌道砲提供了電力保證,可以使電磁軌道砲擁有所需的強大電容量,還能短短在45秒內,再次蓄積第二次發射所需的電容量。而大面積雙面高溫超導薄膜,則是電磁軌道砲上關鍵的加速裝置核心要件之一。

中國海軍936登陸艦艦艏疑似電磁砲的後方,出現了幾個大型方艙。專家認爲,由砲後方的那些配套設備方艙來看,這顯然不是普通的大口徑主艦砲,而是一門電磁主艦砲。(網路)

顯然,中國海軍型電磁砲專案目前已達能上艦,也必須上艦測試的階段。由於電磁砲試驗所需測試,能量供應監測等配套設備較多,因此中國海軍選擇將艦齡雖然較老,但甲板上下空間都很充裕的072型坦克登陸艦改裝爲測試艦。

反之,美軍電磁軌道砲項目卻正瀕臨「下馬」。美國戰略能力辦公室發言人薛伍德(Chris Sherwood)去年底表示,目前電磁軌道砲不符合美軍現有發展技術能力,因此將把着眼點放在傳統火砲上。可是到當時爲止,美國已爲電磁砲投入了約10年時間,砸下的經費超過5億美元(近150億臺幣)。

原本按照美軍2016年規劃,電磁軌道砲原型去年應該裝上遠征快速運輸船(EPF)接受測試。但是到了去年底,不但沒看到電磁軌道砲實際裝船,反而傳出專案2019年將停止撥款的消息。儘管美軍電磁軌道砲的地面射速已達每分鐘4.8發的程度,但和美軍2013年提出,每分鐘10發、650發備彈量的要求仍差遠了。

分析指出,美軍在考慮讓電磁軌道砲下馬的同時,還「提醒」道,以現有技術水準研製電磁砲其實不可行。不過,美軍類似的「提醒」還真不少。例如,五角大廈在冷戰時期就曾鼓吹「航母無用論」,結果美國海軍的航母不但愈造愈大,甚至還出現10萬噸級的核動力超級航母。

公開報導顯示,中國從2006年開始研製電磁軌道砲,分析指出,在陸上測試消息曝光約12年後,海軍型電磁砲開始安裝上艦,很可能是中國電磁砲專案的第一個工程化成果。預計接下來,改裝爲測試艦的936艦將進行電磁砲海上測試。而相關照片也顯示,它在艦橋附近還改裝了專門用以測速的監測雷達

分析認爲,如果試驗順利,將來在055型萬噸級飛彈驅逐艦第二批次改進型號上,可能會看到主砲變成陸制電磁軌道砲。而一旦這成爲現實,那055改進型驅逐艦不僅將具備主砲超過200公里的精確打擊力,也將具備主砲反導等先進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