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調控放射治療 不讓腫瘤隨着氣息逃跑

▲成大醫院放射腫瘤蔡牧宏醫師指出,針對胸部、上腹部(包含肝臟)的放射線治療,由於呼吸起伏的影響,腫瘤的位置會跟着移動,以致治療效果理想,呼吸調控放射治療,能有效改善。(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手術切除是目前肺癌標準治療方式,但是年紀較大或肺功能差的病人手術風險高,可以考慮使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對於較小的腫瘤,控制率甚至與手術相當,惟針對胸部、上腹部(包含肝臟)的放射線治療,由於呼吸起伏的影響,腫瘤的位置會跟着移動,以致治療效果不理想,呼吸調控放射治療,能有效改善。

成大醫院放射腫瘤部蔡牧宏醫師舉案例指出,一名林先生是40年的老煙槍,雖然兒孫屢次建議戒菸,但積習難改,但因長年抽菸的關係,近年來走路都會喘。在醫師建議下做了肺部電腦斷層篩檢,發現左肺上葉有1顆2公分大的腫瘤,並切片證實癌症。經與外科及放射腫瘤科醫師討論後,決定採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處理。

蔡牧宏醫師指出,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藉由短短數次內給予大劑量輻射線,對於較小的腫瘤,控制率甚至與手術相當。現代的放射治療會使用電腦斷層模擬定位,以確認體內腫瘤及器官的相對位置及大小,並據以製作病人專屬量身訂做、獨一無二的治療計劃。但是針對胸部、上腹部(包含肝臟)的放射線治療,過去相當棘手,由於呼吸起伏的影響,腫瘤的位置會跟着移動。以往爲了確保腫瘤可以接收到足夠的劑量,都需加大照射範圍才能確實涵蓋腫瘤;但加大照射範圍,也導致較高的副作用,因此過去對於肺部的放射治療成效一直不如預期

蔡牧宏醫師指出,要解決呼吸對於放射線治療的影響,必須藉助最近新發展的各項技術來作呼吸調控。成大醫院已經陸續引進這些技術,在讓病人可以在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下,將副作用降到最低,包括:一、4D電腦斷層(4DCT):一般的模擬定位電腦斷層可取得三度空間資訊,而4D電腦斷層則更進一步,得以觀察病人在呼吸週期中腫瘤與各器官的移動情況,因此可說是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基礎,是醫師挑選配合的呼吸調控方式之最佳利器

▲3D表面即時成像系統,可以追蹤病患的呼吸模式,當偵測到參考點的移動時,可以暫停治療射束,或計算出新的座標位置,以調整治療牀至理想的定位。(圖/記者林悅翻攝)

二、3D表面即時成像系統:主要以攝影機追蹤病人體表。當病人呼吸時,體表會隨之上下起伏,造成治療的誤差利用3D表面即時成像系統,可以追蹤病患的呼吸模式,當偵測到參考點的移動時,可以暫停治療射束,或計算出新的座標位置,以調整治療牀至理想的定位。

三、腹部壓縮與固定系統:於腹部上方施加壓力,可以引導病人用較小幅度呼吸,降低呼吸所造成的腫瘤移動,但可能造成病人的不舒服。而成大醫院引進新式腹部壓縮與固定系統,以期病人能夠在最舒適的情況下,得到最佳的固定效果。

蔡牧宏醫師表示,使用呼吸調控放射治療,會視病人的體況、配合情況,並考量腫瘤的大小及位置,挑選最適合的幾項技術合併使用,比起傳統的放射治療,不僅可以減少照射體積約15-20%,而且醫師對於確實照射腫瘤也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