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敵爲友 與臺灣電商共榮

臺灣市場雖不大,電商仍百家爭鳴。天貓淘寶海外臺灣總經理劉慧娟認爲,天貓淘寶海外是可以與本地商家形成「既競爭合作關係」,甚至是優勢互補一起「共榮」,攜手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並提供臺灣人另一個做生意的機會

2020年臺灣電商市場規模正式突破新臺幣3,000億元大關,在疫情影響下,電商更是滿足民衆食衣住行育樂各項需求不可或缺的管道之一,讓本就廝殺激烈的市場更加受到矚目,但劉慧娟的說法令人耳目一新。

分析兩地電商優勢,劉慧娟坦言自己也常到友商平臺上購買商品,例如有折扣活動時候。還會購買零食酒水生活用品等快銷品,「但不會到淘寶天貓海外買零食酒水,這就是我們和本地電商不同,可以互補之處」。

劉慧娟表示,淘寶天貓海外提供的是一個線上的「逛街場域」,平臺上擁有27億項新奇有趣、又可供給海外的商品,由底層阿里雲支撐,阿里所有的電商生態鏈互相參與,在系統計算下,根據消費者過去不同的搜索路徑自動推送不同的訊息給消費者,「有些人喜歡買有趣少見東西、就推這些東西給他,有些人着重大品牌,就推其喜歡的,讓消費者覺得這個平臺很懂他」。

總結看,每個消費者在採購上都有不同需求,有些要求生活實用性質,有些喜愛玩樂炫耀性質,淘寶天貓海外的強項是在龐大多元的產品供應,「跟本土電商比較起來,我們物流不能做到早上訂、下午到,在某些商品是不可能跟本地競爭的,但滿足消費者另一塊需求,希望大家共同把這一塊市場做大,讓消費者更熟悉用電商滿足不同的需求」。

劉慧娟還提到另一個造福臺灣人、並與其他電商「共榮」的模式:現在有許多臺灣人從淘寶天貓海外批貨做生意。

在臺灣市場,有很多「團媽」、社團,甚至是某大型電商平臺上的臺灣賣家貨源都從天貓淘寶海外獲得,形成另一種合作模式,「如果我們沒有提供這些貨品的話,他們也無法在臺灣賣貨」。

跨境市場上,則有很多臺灣賣家運用了其海外貿易能力,從淘寶天貓海外買貨,但沒有運進臺灣,而是直接從大陸發貨國外去,這樣跨境運作概念正在慢慢成熟,任何人都可以做這樣的角色

在上述情境下,劉慧娟認爲,大家不應該把電商想的太狹隘,單純地分成本地電商、或跨境電商,未來消費者的購買行爲只會越來越國際化,有數據顯示跨境將成爲未來的趨勢,這也是阿里巴巴「全球買、全球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