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天元”之水

中國江河縱橫交錯,就像天地間一張巨大無朋的圍棋盤,而無數連通江河的大大小小湖泊,就像圍棋盤上的交匯點,正所謂星羅棋佈。我們知道,圍棋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包含攻防、進退、大小、得失、棄取、收放、死活等豐富的哲學思想。棋子是圓的,棋盤是方的,代表天圓地方,體現了古時中國人對天地自然的認識。棋盤上橫豎各19條線,361個交匯點,代表一年的天數。在這361個交匯點中,有9個“星位”,正中間的那個星位叫“天元”。天元乃天地元氣之謂,可見天元這個位置極爲重要。圍棋界有個話,叫“高者在腹”,是說高手下棋,更看重以天元爲中心的腹地,腹地勢大,波及四面八方,則勝算大也。

那麼,在中國這個江河湖泊織成的大棋盤上,哪裡是天元之地呢?

中國以秦嶺淮河爲界,地分南北。秦嶺被稱爲“中華龍脈”,像一個巨大的座標矗立在陝西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淮河則由西向東,浩浩蕩蕩一千多公里流向大海。這條流動的河,就成了中國南北分界線。而京杭大運河流經八省市,貫穿南北,在一個地方和東西向的淮河神奇相遇了,這個地方就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淮安洪澤湖

因此,淮安可稱天元之地。

洪澤湖可稱天元之水。

淮河是一條天然河流,京杭大運河是一條人工河流,二者相遇,可謂天人合一、天作之合。如果你去過淮安,去過洪澤湖,就會欣賞到兩河交匯處飛沫彌天、巨浪翻滾的壯觀景象,其水勢之浩大,驚魂奪魄。你甚至能感受到兩水交匯時的全部歡樂和痛苦。

淮河發源於河南桐柏山區,是一條造福人類的河,也是一條多災多難的河。京杭大運河已有2500年曆史,更是經歷過無數災難、戰爭、興亡、改造,才成了今天的樣子。如果大運河是一個人,一定是個飽經風雨、高深睿智、心胸寬廣的人。你看,這條大運河從杭州到北京,穿越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這五大水系各有異質,各有脾性,或清或濁,或暴或柔,它居然能一一牽手,合縱連橫,將五大水系連爲一體,不是高人是什麼?

京杭大運河和淮河的相遇,讓淮安成爲一個大碼頭,也成就了淮安的歷史,更滋養了一代一代淮安人的智慧和心靈。

說來有幸,我和淮安竟也有一段奇緣

2005年秋天,我去蘇北出差,途經淮安時停車休息,便去轉當地古玩市場。因我平時喜歡收藏,每到一地,如果時間允許,都會去兩個地方,一個是博物館,一個是古玩市場。去博物館看文物展,看真東西;去古玩市場是大浪淘沙真假都看,收藏纔會有比較,儘量少打眼。古玩市場十之八九都是仿古董,其中也有些是老東西,又是在老東西里沒有多大收藏價值的。但偶爾也會有一、二件好東西混在裡頭,這就要看眼光和緣分了。最重要的是心態要好,不要着急,慢慢尋找。

那天,我在淮安古玩市場轉了幾圈,許多東西難以入眼,不免意興闌珊。最後走進一家古玩店時,沒想到會有重大發現。

這家古玩店在一個角落裡,很小,櫃子裡的東西也是些仿品,只是不像別的店擺放那麼密集,什麼破爛都往上放。看來這個店主還是有所選擇的。我大體往櫃子裡掃視一遍,突然看到一把體型碩大的方型紫砂壺,足足有20公分高,古色古香氣韻非凡,在那些號稱的古董中卓爾不羣。我那時還不懂紫砂壺,只是被它的氣勢震住了,憑感覺應是個好東西。但我不能太着急,於是又往別處看了一陣,才請店主把那個紫砂壺拿來一看。

這把壺器型完整,只在壺口內沿有半個瓜子大的破損,但蓋上壺蓋就看不出來了。此壺包漿渾厚,壺內出水口呈長方形,壺身佈滿金色砂粒,狀如梨皮。底部有“荊溪飛龍制”六字陽款筆力如鐵。看得我心裡怦怦跳,於是不露聲色,向店家打聽此壺來歷。店家說這把壺是十幾天前才從鄉下收購來的,不知真假。你如果喜歡,可以談談。古玩店主都會編故事,姑妄聽之。但他說得簡單自然,還說不知真假,像是個老實人。我接觸過很多古玩店主,知道他們道行不一,有深有淺,很多並不甚懂,只是一知半解。他們的原則是,賺錢就走貨。當時,我也不能斷定真假。但我搞收藏有個原則,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從不買那些破破爛爛的東西。如果東西夠精美,看着賞心悅目,即便沒把握,也一樣可收。我想,這麼大這麼精美一把紫砂壺,即便是新仿,放在書房亦足可生輝,來幾個文友,泡一壺茶夠喝半天的。於是請店主開價。他開了一個不算太高的價,我稍作還價,就買了下來。

南京後,經專家鑑定,竟是真品!這個專家鼎鼎大名,就是號稱“金陵壺聖”的沙志明先生沙老告訴我,“荊溪”就是古時周處斬蛟處,是清雍正年間從宜興分出來的,到民國元年(1912年)又撤銷,重歸宜興。徐飛龍先生是清中期的一位制壺大師,尤以漢方壺著名,傳世極少,這把壺就是他親手製作的一把漢方壺,極爲珍貴!沙老激動得面色潮紅,說自己收藏紫砂壺半個世紀,明清大家的壺基本都有,獨缺徐飛龍先生的漢方壺,你能碰到太難得了。沙老說,我十幾年沒給人寫過鑑定了,這次要破例了。

大約20天后,沙老用蒼勁的書法爲此壺寫了一份鑑賞書,並親來我家再次賞玩,還抱着這把壺照了一張相,才戀戀不捨告別。鑑賞書曰:“此漢方壺通高二十一公分。用料爲宜興紫砂。略有粗粒。色澤正宗。手工拍打成片之後鑲接成型。壺身素潔氣韻飽滿。四角拼接處線條力度挺拔而又不失柔美。底部中間鈐一方印章:‘荊溪徐飛龍制’。徐飛龍,清康雍乾時人。他的作品傳世極爲稀少,故而見之不多。本人有幸今見此器,品相完整,氣勢恢弘,實乃壺中珍品,爲趙本夫先生所收藏。可喜也樂於題記。丁亥年初秋於南京民俗博物館紫砂廳沙志明識。”

我也曾請教沙志明老先生,制壺名家徐飛龍是宜興人,這把壺怎麼會流落淮安民間呢?沙老微微一笑,說道理很簡單,就是京杭大運河的功勞!

是的,京杭大運河歷來是南北水路要道,淮安又是水路大碼頭,所謂“南船北馬之地”“京杭大運河之都”,在淮安發現南北任何寶物都不應奇怪。

如今,京杭大運河依然繁忙,又成南水北調的大動脈,更顯得生機勃勃了。運河兩岸,散落着衆多古鎮古街古巷古鋪和無數的奇異美景,正等着我們去發現去欣賞。

(趙本夫,當代著名作家。迄今發表並出版小說和散文集50多部,代表作有《賣驢》《絕唱》《走出藍水河》《無土時代》《天漏邑》《荒漠裡有一條魚》等,小說《天下無賊》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小說選刊》雙年獎、《小說月報百花獎、首屆汪曾祺華語小說獎、施耐庵文學獎江蘇省委省政府紫金文化榮譽獎等二十多種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