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擬開放廢五金進口 環團轟:瘋了!逼人民吃綠牡蠣

▲多個環保團體29日站出來反對環保署開放廢五金,「別讓臺灣成爲悲慘世界、世界級廢五金垃圾場!」(圖/取自「地球公民基金會網站)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環保署有意開放12項被列爲「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混合五金廢料進口,多個環保團體29日召開記者會痛批,簡直是精神分裂、根本是瘋了,直呼政府財團鈔票、大賺黑心錢,呼籲「別讓人民吃綠牡蠣!」

據瞭解,環保署將修改《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把12項處理/輸出入階段被列爲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混合五金廢料(廢五金),如廢電線電纜、廢變壓器電容器、廢電腦等改列爲一般事業廢棄物,讓它們合法進口,擴大國內再生業者料源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指出,國內事業廢棄物一年約有1800萬噸,儘管號稱高達82%的再利用率,但過程中污染土地,如爐渣焚化爐底渣等;環保署在填海造陸外,還打算開放廢五金,「嫌我國廢棄物還不夠多嗎?」

臺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理事長黃煥彰表示,廢五金曾造成二仁溪嚴重污染,導致「綠牡蠣」,臺灣1993年禁止廢五金進口,沒想到環保署現在要一口氣開放12項廢五金;政府已花了超過42億元整治二仁溪,問題還沒解決,「我們真的要重蹈覆轍嗎?」

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認爲,廢五金即使以合法方式處理,仍會對環境帶來負擔,貴重金屬需要用酸去溶解或採電解精煉,處理過程會產生廢酸廢水污泥重金屬。廢五金中的有害物質包括汞、鉛、鎘、六價鉻溴化阻燃劑和聚氰乙烯等,燃燒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長期吸入會致癌或損害大腦及神經系統。

對此,環保署廢管處長吳天基迴應,考量臺灣爲資源短缺國家,又以電子產品出口導致,經過3年研議適度開放廢五金進口,扶植資源再生產業發展,期未來能供應國內製造業所需金屬物資

吳天基強調,目前還在聽取各界意見,沒有開放時間表,環保署會嚴格把關,業者必須提出清理計劃進行審查,按規定上網申報廢棄物流向;且廢棄物不可能用來填海造陸,請環團不要模糊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