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介正/拜登將走馬上任 臺灣如何掌握美臺「關係正常化」契機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即將宣誓就職海峽兩岸領導人仍將續任,未來四年美中臺將由新的組合運行,主宰三組雙邊關係互動。在拜登政府官員提名及經歷任命聽證時段,確實是美中臺重新評估彼此關係的契機

美國未來兩岸政策全貌,仍在探索形成中,距離正式出爐尚有段時間。

早期觀察點,包括拜登就職演說,拜登內閣國安團隊成員在國會任命聽證會證詞答詢內容,以及會見媒體的發言。其後則有國安顧問、國務卿、國防部長以及相關主政資深官員,就國際及兩岸事務的公開專題演講。至於新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通常會到總統就任隔年方纔公佈。

▲▼歐巴馬政府時期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將出任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圖/路透)

拜登政府雖有對川普政策「撥亂反正」的意念,卻很難以「歐巴馬2.0」概括視之。即使錨定美國「一箇中國政策」的「一法三公報」及美臺非正式邦交關係依然屹立;美國人民對中國的好感驟降,美中步入長期戰略競爭,已使美中臺關係出現根本性轉變。

川普善用美臺不對稱關係,將臺海推向美中戰略對抗的風口浪尖,再度成爲西太平洋衝突熱點。拜登上臺後,對北京可能採取「有原則的選擇性交往」之政策調整,少打「臺灣牌」即成相對自然的選擇。兩岸間既然僵局不變,中及美臺兩組關係交鋒主戰場,將再度轉回華府

北京與臺北在眼下一段時期,對美工作皆爲首要,雙方亦可望各置重兵於華府。

▲隨着拜登就任,未來兩岸政策將各置外交重兵於華府。(圖/路透社)

過去四年,川普「抑中揚臺」政策,加上國會跨黨派友臺聲量,逼迫大陸採戰略守勢,使臺灣略享優勢並得以推進臺美關係。未來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或取平衡之略,或有創新思維,雖不必然使兩岸在華府之順逆翻轉,臺灣仍須嚴肅應對。

倘若我們預判,川普總統任內高調挺臺政策將有調整,或許此刻應該開始籌謀規畫,如何在對美工作上,從「面子工程」向「裡子工程」移轉,把「文宣部門」排在「組織部門」後面,將「軍備獲得」落實到「戰力獲得」,不務虛,不添亂,講誠信,講實利,纔是推進臺灣與拜登政府交往的正辦。

我國「以實爲主」的對美工作,將更有利於誘導拜登政府制訂「均衡」之兩岸政策,倘處理得當,則美中及美臺兩組雙邊關係有機會同時「正常化」。

川普時期,美中官方常惡言相向,人民好感急速下降;相較過去五年之兩岸關係,頗有雷同。拜登政府如上臺,當會修正川普之對中政策,而臺灣之大陸政策是否堅持不動,正是慎思之時。

▲總統蔡英文於臺北時間1月14日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視訊對話。(圖/翻攝蔡英文臉書

維持兩岸關係之穩定,維繫臺海之和平,乃美中臺三方共同之利益。兩岸僵持而無戰爭,僅能視爲消極底限,而非傲人政績。

美國政府換屆,不會改變美中長期戰略競爭趨勢。臺灣如何掌握兩強對局中,相對微弱的能動性,展現大陸政策之積極性,將是兩岸關係「正常化」的關鍵,也是拜登檢討對臺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

熱門點閱》

軍事家/對抗中國軍事威脅 亞洲版小「北約」成立?

宋兆文長程雄二E巡弋飛彈加入國軍戰鬥序列

► 軍事家/解放軍機頻入侵 談臺日兩國機型識別

黃竣民/會吵的纔有糖吃?軍方「睦鄰補償金」不是這樣用!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報》,原始標題爲〈 黃介正/美中臺「關係正常化」〉,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點此投稿,或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