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後備部隊接重裝 心酸誰人知?
▲將第一線裝甲部隊的CM11戰車轉列給後備部隊,會是後備旅戰力的擴大;或是後備旅後勤災難的擴大,國人拭目以待。(圖/黃竣民攝)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在萬衆引頸期待國防部的「提升後備戰力」專案報告中,原本希望能看到、等到相關政策制訂單位能有更明確的作法,好讓廣大的備役、現役、未來役男們能夠心裡有個底。
結果這個專案報告不報還好,一開簡直是看到「鬼打牆」的戲碼上演,成羣「全民防衛動員室」跟「後備指揮部」的高司幕僚,就擠出9頁的「驚世作文」,文章內容字字玄機,除了先前專文所指出有關人力動員的低效程度與訓練空泛外,還有所論及裝備轉列與籌補的構想,恐怕會是先壓垮未來後備旅的其中一根稻草。
不過這些內容顯然又只是高司的紙上作業,完全無法與現實結合,大概是料準了立委諸公們對後備這種「冷竈」不會有太多意見,所以對上除了能矇騙統帥、對下還能呼攏國人,簡直一舉數得!至於廣大役男、甚至於社會大衆的觀感及反應,根本不是這羣高級長官所關心,再多各行各業所反映的聲音對國防部而言有差嘛?!
▲已封存庫儲的105mm榴彈砲,在現今的戰場上生存性本就不高,亦需更多中高級專長人員操作。(圖/翻攝 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如果後備的走向確定是要「常後一致」,那國軍未來所謂的「第一類型」旅,將擔負起次要地區灘岸守備的任務,所以依舊跳脫不了「後備守點、常備打擊」的作戰構想,這12個未來被定義的後備「甲種旅」(目前既有7個,欲再增加5個),共同構成「拘打配合、灘岸殲敵」的關鍵戰力。
在這篇「提升後備戰力」專案報告中,規劃的作法就是把目前裝甲(機步)旅的CM11戰車跟M113甲車…等現役裝備逐年轉列給這些後備旅,外加庫儲的105mm牽引式榴彈砲大方送(因爲是牽引式,所以每一門砲得外加編配一輛卡車負責牽引)。
身爲這些後備單位的幹部們也真夠可憐,平常光是搞封存的輕兵器已經都快發瘋了,現在上級還隨「旅」附贈一堆古董重裝備,增加裝備保養與後勤維保的負擔,要說這有先經過人/力/時的作業計算,恐怕也沒幾個人會相信。
▲後備部隊如果能朝數量規模型朝向質量效能型轉變,或許也能有另一個新風貌。(圖/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如果說國軍買的是「新古車」來撥交也就算了,偏偏都是國內不能自行生產主件的戰車,結果又是從一線部隊檢整轉列。拜託!到底是有哪一位主官會佛心來着,將手上的堪用裝備拱手轉給別人,然後自己用爛的主戰裝備?
況且這些戰車、甲車、榴彈砲裝備不但年代久遠,料件要湊到齊的困難度相當高,難道機步第269旅黃姓中尉後勤官的血淋淋教訓還不夠?
至於所提的戰(甲)車裝備在妥善率上每每令人堪憂,來參考看看立法院有關於「兵整中心」的翻修能量資料,估計每一年約可翻修70-80輛(以年度維持預算支用),但這些數字是包括陸軍所有各型的輪(履)式戰/甲/砲/卡車(總數超過3,400輛),如果真要把這些車輛全部翻修過一輪,正常需要大約30年(以民國91-104年延壽數1,630輛估算)。
要不是急迫性有獨立預算的專案,也是要徵調技術人員加班好幾年,不然光是這一些後備旅可能還沒能等到裝備轉列完畢,先接收到轉列裝備的旅又已經壞了。
試問,如果是在專案報告中所提到的CM11戰車(翻修率超過7成)、M113甲車(翻修率低於5成);仿M113的CM21裝甲運兵車(翻修率約4成),就看誰會想接這種燙手山芋的舊裝備?一旦接了,一年能開幾公里?射幾發戰車砲?
▲全陸軍有超過3千多輛的各型輪(履)式車輛,如果全數要翻修一輪恐要30年。(圖/軍聞社)
監察院的調查報告都已經明白揭示國人以下重點:CM11戰車的車體構造與動力系統均屬過時的設計與裝甲水準,其零附件將面臨美國停產,面臨無主件或零附件可更換之窘境。CM21裝甲運兵車爲仿製美軍M113裝甲運兵車,其機構設計及底盤與引擎傳動設計屬於1960年代的老式設計。
國軍現役戰甲車仍有超過一半的數量至今尚未進兵整中心延壽翻修。國防預算維持費不足,1個營的車輛維修,都是靠拆零拼修來維持運作,這個問題迄今仍然存在…。
要維持這一堆裝甲車輛的正常運作,沒有預算是根本做不到,世上沒有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還要馬兒跑得快的道理。
那接着來看看這最近3年立法院的公開報告,從上所節錄出來的資料即可看出,陸軍在今年度用於後勤料件採購與維護上的預算編列約48億8千餘萬,高達3千多輛的各型輪(履)式戰/甲/砲車加總起來的後勤預算只佔其中約18%,但有將近一半的預算都被直升機零件給吃掉了(比重翻倍,直逼47%)。
順便一提的是,基本的個人戰鬥個裝(含手、步槍)可是預算縮水最嚴重的項目(幾乎縮水2/3,僅剩約12%)。
▲摘錄自立法院預算中心資料
但是,陸軍並不是只有這些裝備要養啊!其他還有各式火砲、通用輕兵器、光學器材、工兵裝備、通信裝備、化學裝備、兵工主件配賦工具、各型飛彈系統…等等。當第一線負責打擊的主力作戰部隊如果都吃不飽了,還會有經費去養戰力參差不齊的後備部隊嗎?
如果以陸軍現役兵力員額13萬計算都要換裝那麼久了,現在「全民防衛動員室」誇稱的後備教召要年訓26萬人,那教召員是要穿草綠服、拿M1卡柄槍去呼應統帥的動員令上戰場?
還是要再繼續上演教召員得穿上一梯次的不合身軍服、輪流用別人武器的慘狀?(反正射擊就是到靶場隨便放兩槍,鑑測有沒有合格根本都沒關係,都只是在虛應了事混時間)
而這些就是國軍目前所謂後備「裝備」、「訓練」與「戰力」的現狀啊!這種Level的後備動員,還成天妄想與以色列、瑞士…相提?
後備部隊的未來究竟要如何走,當然牽扯到教召要如何執行,臺灣究竟要保留超過2百萬龐大的「後備人力」,然後每次教召員穿的、用的、戴的都像個「叫化子部隊」一樣,差點就真要淪爲「全民皆『乞丐兵』」的狼狽樣。
或是徹底要轉換個想法,如果國防部對保臺的戰力真具備十足的信心,根本不需要如此龐大的動員人力去殲敵於灘頭,那大可從中精選個1/20,從優補貼、從嚴復訓,集這些每年要浪費在廣大數字兵員上的訓練資源,給這一些納入名冊中管制的有效兵力,那種訓練成效與興趣會高過現役部隊也不無可能啊!
而不是教召來一堆腦滿腸肥、年老體衰的社會人士,來給後備部隊增添訓練風險與肇生營內意外的遺憾吧!如果只會待在死衚衕裡猛打轉,這樣是要如何期待國防部業管單位能搞出什麼「改革」?
▲後備動員的部隊唯有將訓練資源集中,避免繼續走傳統大鍋炒的路線,以爲能「全民皆兵」,結果卻都是不合格的兵!(圖/雲林縣後備指揮部)
後備部隊究竟是「輕量化」、還是要「重裝化」,不是高司參謀想到什麼就加點什麼,編裝的精神、任務屬性、能力與限制何在?如果只是要丟一些老戰車、舊火砲過去,就天真地認爲提升了戰力那麼簡單,那乾脆將火箭砲兵、攻擊直升機…也都各丟一點給後備旅不就更雄壯威武、面面俱到?
業管單位不需要回避國人長久以來的質疑,或爲了現在要證明後備其實還是有那麼一丁點的戰力,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先打腫臉充個胖子,而不徹底將本質的問題改善,那報告寫再多也沒什麼意義。如果真的只是要將這些老舊的重裝備列轉,放心吧,不出幾年的後備旅就會全部再被打回原形!
熱門推薦》
►黃竣民/「新動員『堪』亂」要亂多久?
►揭仲/論國軍後備戰力調整(上):共軍犯臺戰力成長所造成的挑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