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圃龍舟賽 劃過兩百年

皮膚黝黑,身穿一件白色短袖,楊灼流快步走來,兩條粗壯的胳膊上,肌肉線條明顯可見,誰能想到,眼前這位老人今年已經73歲了。

楊灼流是土生土長鰲山北約坊人,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民俗龍舟項目的傳承人。

十幾歲開始,父親便帶着楊灼流去划龍舟。“劃龍船是個體力活,得能吃苦才行。”楊灼流記得,時候第一次去划船,就坐在船首,十分激動。

水面扒龍船,岸上游飄色”,黃圃坊間流傳着這樣的說法。鰲山村一直傳承着濃厚的龍舟文化,是黃圃賽龍舟習俗的主要傳承基地

村中現有6艘長約30米的龍舟,分別是南約坊的兩艘“七星綠色橈”、北約坊的一艘“主帥紅色橈”和石嶺坊的一艘。其中最古老的龍舟有200多年曆史。2013年黃圃賽龍舟習俗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灼流神采奕奕地說:“如果你想得到第一名,必須要80分鐘以內完成比賽舵手關鍵拐彎地方調整方向,根據水的深淺,避開淺水,調整水路,往往決定戰局。”

在楊灼流參與期間,北約坊龍舟隊戰績輝煌歷史上共3次奪得黃圃鎮龍舟賽總冠軍

在楊灼流看來,划龍舟最重要的是一股子精氣神。“劃龍船的訣竅,就是團結!大家坐在船裡一定要團結,互相有什麼矛盾,下來吃一頓龍舟飯就解決了。”作爲鰲山村的龍舟傳承人,楊灼流從龍舟賽場上謝幕後,開始當教練指導自己所在的傳統強隊北約坊隊日常的訓練和備戰,將“團結”的龍舟精神貫穿訓練的始終。

“我們村的龍舟長7丈7尺,寬3到4尺,分成兩排座位,前後2到3個單座位,一共差不多有‘扒仔’50多人。”從帶橈頭公到掌舵手,從中間的鼓手和鑼手普通隊員,楊灼流精心挑選,搭配好,悉心教授隊員們“挖水”技巧

鰲山村的龍舟深受村民的喜愛,端午賽龍舟、游龍船,晚上舉辦龍舟宴,是這個嶺南水鄉古村幾百年傳承下的風俗寓意來年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現在村裡龍舟隊的隊員年齡從30歲到55歲左右,平時在外務工,每年到划龍舟的時候,就都回來了。”

如今,楊灼流還有一個夢想。“我希望在鰲山村申請建立一個龍舟訓練基地,讓更多年輕人學划龍舟,把精氣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