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廣綠色鑄造科技大樓啓用

皇廣公司溪州新廠綠色鑄造科技大樓17日舉辦落成剪綵啓用儀式;圖左起爲皇廣總經理張世維彰化縣縣長惠美、皇廣董事長張豐國、皇廣財務李如蘭臺灣鑄造品公會理事長廖坤成、臺灣鑄造學會理事長林秋豐。圖/莊富安

皇廣公司董事長張豐國(左)與財務長李如蘭夫婦(右)在金屬鑄造展示館前合影。圖/莊富安

國內鑄造產業領導廠商-皇廣公司斥資1.5億元興建的溪州新廠暨綠色鑄造科技大樓,17日在皇廣董事長張豐國帶領彰化縣長王惠美、臺灣鑄造品公會理事長廖坤成、臺灣鑄造學會理事長林秋豐等出席佳賓共同剪綵熱鬧聲中落成啓用。該棟嶄新的科技大樓內,設置有全國首座綠色鑄造材料高階實驗室、金屬鑄造展示館及多功能視聽中心等業界首屈一指的新設施,工廠內則規畫安裝從國外採購回來的智慧化高效率高發熱冒口保溫套生產線,賦予了整座溪州廠區兼具實驗認證、教育啓迪、綠色生產與產業交流等多元風貌 ,讓皇廣化身爲臺灣綠色鑄造的領頭羊,引領業界航向新紀元

張豐國指出,綠色鑄造目前已蔚爲國際市場新的潮流趨勢,有愈來愈多的國外大廠指定要求其供應鏈廠商須全力配合,爲此皇廣在溪州新廠區內特別興建綠色鑄造科技大樓,其內部設有綠色材料高階檢驗室,並率先業界生產多項綠色鑄造材料與產品期能帶頭示範,激勵國內鑄造業朝此方向發展

張豐國強調,投入綠色鑄造可爲企業帶來諸多好處,包括:一、可避免資源的浪費,強化企業與員工的社會責任感。二、能爲企業帶來良好的聲譽和生產綠色產品的卓越形象,乘勢擴大市場。三、讓最終消費者能以更低廉的價格取得更安全、更環保的產品。爲此,他在副總統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任內就提出建言,力促政府應設置綠色鑄造標章,舉凡企業在其生產製程中使用綠色材料、符合各項環保法規要求及建立循環回收再生體系者,就應發給該項標章,並給予在環保查覈、勞動檢查與租稅減免等方面的獎勵優惠,期能吸引臺灣更多業者加入綠色鑄造行列,與國際市場接軌,並善盡企業保護地球環境的公民責任。

在皇廣新建的綠色鑄造材料高階實驗室內,未來將裝置多臺向國外採購回來最高級的檢測設備,包括能量色散螢光分析裝置、三重四極氣相層析質譜儀與伺服控制萬能材料試驗機等,可針對國際上最先進的鑄造材料成份做出最精密的分析,利於皇廣未來持續做好研發創新工作;另外,該實驗室也對外開放,國內鑄造同業如需要對鑄件材質做分析,及進行抗拉、壓縮、彎曲強度、剪力,甚至非金屬材料硬度等各方面的檢測,也可委託皇廣代爲進行,並可出具具有國際公信力的TAF認證報告,來協助業界取得客戶的信任,提升鑄造產品的附加價值。

皇廣公司董事長張豐國出生在美麗的東北角「澳底」,由於從小深知父親從事礦工行業的辛苦,求學時代他選擇了相關的冶金科系就讀,期望能在金屬行業出人頭地。1987年他與大哥張芳雄及弟弟張正宗、張世維等人共同集資200萬元,在彰化縣永靖鄉創立皇廣公司,歷經30多年來的奮鬥努力,公司營運規模一路壯大,並遷廠北斗與溪州等地,躋身爲國內鑄造材料與特用化學品的龍頭廠商,整個公司的發展史,就宛如是國內鑄造業發展的縮影,讓張豐國感觸頗深,新的科技大樓內也特別設置了金屬鑄造展示館,詳述了國內鑄造產業及皇廣公司的發展歷程,並展出了綠色呋喃樹脂、高效高發熱冒口保溫套與紙澆管等最新綠色鑄造產品,及張豐國個人鑄造的收藏品整體就宛如一座小型的鑄造博物館,未來將開放給年輕一代參觀,讓他們能更深刻了解臺灣鑄造業的演進史,及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嚴重衝擊國內工具機產業的接單與出貨,上游的鑄造業也慘遭波及,唯皇廣公司因注重經營信譽、嚴控品質,並很早就拓展國際市場分散經營風險,受到衝擊相對小,目前該公司來自國外礦業設備客戶的訂單仍持續涌入,導致部分生產線仍處於加班趕工狀態,成爲疫情肆虐下鑄造產業的一盞明燈。張豐國強調,在溪州新廠啓用後,接着將對北斗舊廠進行整建,整體產能擴充後,預計2025年合併營收目標將挑戰10億元,並申請掛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