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撐腰 大宗商品拒絕“躺平”就地仰臥起坐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

5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在美國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預期的推動下,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延續反彈格局,黑色系商品則繼續扮演領頭羊角色。

現貨市場上,鋼鐵企業紛紛提高對外報價,推動期貨市場價格上漲。截至5月31日收盤,國內黑色系商品主力合約出現集體上漲,其中螺紋鋼期貨漲幅達2.45%,收盤價5027元/噸;熱卷期貨漲幅爲1.27%,收盤價5354元/噸;鐵礦石期貨大漲5.28%,收盤價1106元/噸;焦炭期貨漲幅達2.50%,收盤價2479元/噸。

調整幅度太罕見

現貨期貨均有反彈動能

“盤面價格超跌,下跌動能釋放得非常充分,市場有較強的反彈動能。”上海鋼聯首席分析師建華認爲,5月下旬,出現一些區域、一些品種的市場價格低於鋼廠成本的現象,估值顯然不合常理。無論是從技術面、基本面,還是從宏觀面看,都有利多因素,鋼材價格在5月底反彈的基礎上,還有進一步迴歸合理估值的空間。

統計數據顯示,自5月中旬以來,在政府監管的影響下,黑色系期貨價格出現重挫,普遍跌幅達到20%~30%,特別是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報價從高點下跌逾1500元/噸,而熱軋期貨主力合約更是在11天內最大跌幅達到1776元/噸,跌破了5000元左右的現貨成本。

現貨市場跌幅同樣巨大。自5月中旬的高點起,在11天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下跌了1221點,螺紋和線材分別下跌1302點、1262點,中厚板、熱軋、冷軋分別下跌1175點、1420點、1186點。在成交方面,建築鋼成交量從高峰期的30+萬噸/日下降至最低時的13萬噸,許多下游採購延緩觀望,貿易商交易停滯。

“無論是期貨還是現貨,這種調整的速度和跌幅都是歷史罕見的。”一位鋼鐵產業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即使是在金融經濟危機的2008年,鋼鐵價格自高點跌下來,在最開始的3個月裡才跌848元/噸,隨後危機深化到全球爆發階段時,一個月也才跌1000元/噸左右。如今,在沒有金融危機出現的情況下,出現如此大的調整幅度實爲罕見。

中泰證券分析師郭皓認爲,市場需求壓抑半個月後,積累的採購需求重新釋放,市場情緒修復,推動價格反彈,“在這個階段需求餘溫仍在,市場情緒反覆超調和修復,可能形成價格高位寬幅震盪的結果”。

上週四以來,隨着極端情緒的充分釋放,商品價格走勢也在逐漸迴歸基本面。6月因梅雨高溫天氣來臨,成爲往年價格的“淡季”,但是近些年來“淡季不淡”也屢有發生,下游市場需求的變化成爲牽動市場反彈力度的關鍵所在

國內製造業海外市場

繼續扛起需求大旗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支柱下,國內製造業將會扛起需求大旗,需求韌性較強。”太平洋證券分析師王介超認爲,鋼鐵行業週期仍然保持向上。中長期來看,4月份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6倍,利潤高增有利於企業加大資本開支和設備投入。

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國內地產、基建和製造業投資增速分別爲22%、18%和24%,而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增106%,製造業工程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持續好於預期。截至5月29日,南方電網今年累計統調發受電量已經達到了50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68%,統調最高負荷達1.986億千瓦。目前,廣東全省21個地市已陸續啓動有序用電方案,雲南也在保障居民用電的前提下,對企業啓動了有序用電方案。

但是,也有分析師對於需求增速的邊際放緩有些擔憂。5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1.0%,較上月回落0.1%,降幅收窄0.7個百分點,景氣度繼續高於2019年和2020年同期,表明製造業延續穩定擴張態勢。但是4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掉頭向下,5月份,這一反映經濟景氣度的先行指標再度回落,讓業內擔心PMI回落勢頭還有可能延續。另外,市場格外關注出口訂單連續兩月回落,說明海外需求回落的壓力也繼續加大。而本月訂單類指數均呈現下降態勢,也表明潛在市場需求不足。

值得提及的是,同一時段內,國內出口訂單PMI指數有所下降,以及國內鋼鐵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絲毫沒有影響歐美鋼價的上漲。在過去兩週內,美國中西部鋼廠熱軋價格漲至1720美元/噸,CFR進口價格漲到了1615美元/噸,歐盟鋼廠熱軋價格升至1330美元/噸、CFR進口價格則升至1230美元/噸。

“這一輪國內商品的需求,不僅僅受益於國內發力,海外復甦帶動的需求表現更爲亮眼。”開源證券分析師賴福洋認爲,當前美國和歐盟M2增速依然維持高位,歐盟3月M2增速達到10.1%,處於2007年以來的歷史高點,而3月美國M2增速更是高達24.26%,同樣處於歷史高位。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疊加美國大規模的財政刺激預期,至少在今年三季度之前,海外對於大宗商品的需求拉動作用依然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