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撤回科創板IPO背後:極氪獨立融資?

吉利汽車在科創板的IPO進程遭遇波折

日前,吉利汽車(00175.HK)在科創板IPO過會後,突然宣佈撤回科創板IPO申請。同時,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氪汽車)董事會已決議將爲極氪汽車可持續發展探索不同的外部融資方案。

圖片來源:吉利汽車公告

“換句話說,融資主體發生了變化,(我們)會由吉利汽車換成極氪汽車來衝刺資本市場。”吉利汽車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對於吉利的此次變化,一位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最近幾年吉利在港股市場沒有太大起色,比較穩定,爲了融資,考慮走科創概念,但募集金額並沒有太大的驚喜,只是一個融資渠道而已;另一方面,隨着領克走穩,極氪汽車的市場反應超出預期,公司或有意讓極氪獨立運營,所以極氪單獨融資可能想象空間更大一些。”

科創板門檻提高

從對外宣佈擬在科創板上市,到撤回上市申請,吉利汽車耗時整整一年。

2020年6月17日,吉利汽車首次公告,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同年9月1日,吉利汽車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上交所受理,28天后該項目IPO過會,但此後再也沒有進一步消息

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吉利汽車擬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7.32億股,計劃募資200億元,用於新車型產品研發及前瞻技術研發等。若成功發行,吉利汽車將成爲科創板汽車第一股。

對於撤回IPO申請的原因,吉利汽車在公告中解釋爲“因公司經營決策和戰略調整”。該公告強調,“集團業務運作良好,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不會對集團的財務狀況或營運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響。待有關條件成熟後,吉利汽車將積極推進人民幣股份發行上市工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分析認爲,吉利汽車撤回IPO申請與科創板整體上市節奏放緩有較大關係。去年年底以來,科創板IPO政策逐步收緊,監管也更加嚴格,對科創板上市企業更強調“硬科技”。此前就有消息稱,吉利汽車科創板受阻,因爲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質疑其“科創性不強”。

今年4月,上交所修訂發佈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簡稱《指引》),提高了科創板標準,其中第一條修改爲支持和鼓勵科創板定位規定的相關行業領域中,同時符合下列4項指標的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

(1)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2)研發人員佔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3)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4)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0%,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

根據修訂後的評價標準,吉利汽車登陸科創板之路變得十分艱鉅。數據顯示,2018-2020年吉利汽車研發成本分別爲19億元、30億元、37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1.8%、3%、4%,均低於5%的標準;2018-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爲1066億元、974億元、921億元,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爲2.7%。

繞不過的傳統車企身份

事實上,吉利汽車急於登陸科創板或許與造車勢力受到資本追捧有關。

“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在美國上市後,受到資本市場熱捧,而且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非常好。受到它們的影響,吉利汽車也希望儘快在科創板‘搶跑道’,過會後相當於拿到了‘準生證’,但是融資規模過大,在一級市場發行存在認購金額不足的風險,即使手握‘準生證’,也遲遲‘不敢生’。”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認爲。

在曹鶴看來,當初吉利打着新能源汽車的旗號“搶跑道”來獲得融資,但本質上還是一家傳統車企,只不過加上了新能源汽車的新內容。

儘管吉利汽車提出加速向科技型企業轉型,但仍然無法擺脫傳統汽車製造商的身份,新能源汽車成爲其“科創性”的重要突破口

吉利汽車在答覆上交所的問詢時提到,在吉利汽車當前的產品矩陣中,節能及新能源車型佔據主導地位。2019年,吉利及幾何品牌共有14款在售車型,其中13款爲節能及新能源車型。目前,吉利汽車旗下1.6L排量及以下燃油車、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銷量佔總銷量的70%以上。而在新能源技術佈局方面,吉利已擁有48V、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技術。

但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不盡人意。數據顯示,2020年,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幾何A(參數丨圖片)、幾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電氣化產品,總銷量約爲6.8萬輛,同比下滑39.8%。而2019年,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全年銷量約爲11.3萬輛。

極氪更容易“講故事”?

當前,傳統車企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需要持續不斷的大量資金投入,這也是吉利汽車尋求多元融資渠道的重要原因之一。隨着撤回科創板IPO申請,吉利汽車在融資層面遭遇挫折。

根據吉利汽車2020財報顯示,2020年,吉利汽車收入爲921億元,同比下滑5.4%;淨利潤爲55.7億元,同比下滑33%;股東應占溢利55.3億元,同比下降32%;2020全年吉利汽車銷量毛利率爲16%,與2019年的17.4%相比下滑了1.4個百分點。

儘管科創板失意,但吉利汽車並沒有放棄,全新品牌極氪汽車爲吉利汽車提供了探索更多融資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實際上,在智能電動車迎來新風口的大背景下,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創造的“資本狂歡”也鼓舞着衆多新創品牌,極氪就是其中之一。

從去年開始,特斯拉股價一路飆升,市值一舉超過豐田汽車,成爲全球市值最大的車企;蔚來2018年上市時,發行價爲6.5美元/股,眼下已漲至53.2美元/股,市值從最初的67.72億美元增長至871.69億美元;理想汽車發行價11.50美元/股,目前報34.94美元/股,市值從百億美元上漲至316.08億美元;小鵬汽車去年赴美上市,股價從15美元/股上漲至44.42美元/股,市值從108.2億美元上漲至356.84億美元。

“如果極氪汽車單獨IPO,估值模型可以與‘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作對比,在資本市場也更容易‘講故事’,獲得更高估值和想象空間。”上述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

事實上,極氪汽車品牌自今年3月成立之初,就已經爲獨立融資做好鋪墊,公司註冊地英屬開曼羣島,被業界普遍猜測或是爲謀求海外上市做準備。

“當前智能電動車行業飛速發展,若因A股上市而延誤極氪品牌獨立融資發展,是得不償失的。撤回申請並推進極氪單獨上市,有利於進一步加快智能電動車業務發展。長期看,極氪的估值釋放空間巨大,有望帶動吉利汽車上市公司估值水漲船高。”招商證券在研報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