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開學 5000餘名港籍學生悉數返校

8月26日,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暨南大學迎來了開學返校季。12000多名港澳臺僑生,與內地學生一道,走進這所以“華僑最高學府”聞名中外的高校,開啓他們的嶄學年

其中,5000多名返校報到的港籍學生,佔據港澳臺僑生中的大頭。據校方介紹,除了個別學生因實習、生病等原因請假之外,港籍學生已悉數返校。

港籍學生在內地生活得如何,在學校有什麼收穫,對新學年有什麼期待?日前,南方南走進暨南大學,採訪了部分香港學生。他們表示,在內地學習的過程中,他們融入了集體、增長了見識、探索了新方向,期待跟上粵港澳大灣建設的步伐,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社團活動多姿多彩 輕鬆融入內地生活

鄧子盛在暨南大學爲港澳臺僑學生組織的活動中發言。 鄧子盛供圖

組織社團迎新、策劃新一屆“僑生杯”比賽……還沒開學,暨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鄧子盛就已經在線上線下忙個不停。

和許多香港人一樣,高中畢業時,鄧子盛也面臨着在港升學的激烈競爭。中學期間對內地的探訪,以及內地高校的招生政策,讓鄧子盛找到了“另一條道路”。

“讀高中時,我到北京參加了一個港澳學生交流團,感受到內地日新月異發展速度,讓我萌生了來內地讀書的想法。”鄧子盛發現,廣州離家不遠,學費相對香港優惠,“來這裡讀書是一條很好的出路”。一番考慮下,鄧子盛決定開啓他的內地升學之旅,進入暨南大學學習。

入學之後,鄧子盛很快就融入了校園生活,加入了社團聯合會和學生會等組織,爲港澳臺僑學生提供服務。組織節慶、籌辦比賽、向學校建言獻策……盡心盡責的工作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今年5月,鄧子盛順利當選爲暨南大學新一屆學生會副主席。?

回味起大學經歷,2019屆港籍畢業生陳童也覺得收穫甚豐:“大一時我是班長班裡有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的同學,一開始覺得‘有點難辦’。後來我們組織大家一起穿班服、包餃子,就這樣慢慢變成了一個集體。我這個班長,也當得很有成就感。”

在暨南大學裡,還有許許多多像鄧子盛、陳童這樣的港生,在校方、學院和社團等營造的良好氛圍下,迅速地融入了這個大家庭。

“學生從入校第一天,到畢業的那一天,都可以享受到學校全方位的培養和服務。”暨南大學學生處處長區向麗介紹,港澳臺僑新生入校之後,將通過武術教學、素質拓展、電影之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融入校園;學校還推出了學生培養計劃、宿舍結伴成長計劃等一系列項目,助力港澳臺僑學生們健康成長

“最近我還在想,怎麼能讓更多的內地學生,參加到我們港澳臺僑學生組織的活動裡來,”鄧子盛說,圍繞內地生和外招生之間的融合,他這個學生會副主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學生之間,應該更多地融通合作,這樣社團氛圍會更好,迸發出的創意也會更多。”

深耕專業開闊眼界 全面認識祖國發展

港澳臺僑學生到港珠澳大橋參觀。 暨南大學供圖

港籍學生謝彬華,剛剛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

謝彬華是暨南大學力學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今年升入大四。暑假期間,他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學習團,到延安革命根據地和西安古城進行了爲期七天的考察學習。

參訪革命聖地歸來之後,謝彬華感慨良多。“以前我對中國歷史的瞭解還是過於片面。‘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我們青年學生應該多瞭解國情,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五湖四海。”

和謝彬華一樣,鄧子盛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許多社會實踐活動。過去的幾個假期裡,鄧子盛已經跟團走過了延安、紅旗渠、井岡山。“在參加行程之前,我曾經疑惑這些旅行會不會‘又紅又專’。但實地參訪才發現,這些旅行讓我們觸摸到了祖國的傳統和根本。前輩們的精神不僅值得所有人學習,而且鼓舞着我們向未來進發。”

“我們面向港澳臺僑學生的‘中國文化之旅’活動已經形成品牌,今年暑假有500多人成團出行。”區向麗介紹,暨南大學在港澳臺僑學生中,分別開設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近代中國綱要、當代中國概論等國情教育課通識教育課,用多種方式增進港澳臺僑青年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

在瞭解國情之餘,港籍學生們還在高校裡獲得了深耕專業的機會

謝彬華參加“未來工程師”培養計劃啓動儀式。 謝彬華供圖

2018年6月,暨南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港澳臺僑學生“未來工程師”國際CDIO培養計劃啓動,謝彬華加入了碩士階段的課題攻堅團隊。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在工程建模中的諸多領域,並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方向。

“我們作爲本科生,能夠加入研究生的課題組,我的收穫不是一般的大。”謝彬華感嘆,內地建築行業有市場、有前景,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大有可爲。“我打算以後留在內地發展,全方面鍛鍊自己的能力。”

在收穫知識的同時,港籍學生體現出的創造力,也得到了內地學生的好評。

“記得剛入學時,我和幾名香港同學分在同一個創業小組,我聽不懂粵語,他們就主動講普通話,或者幫我翻譯。他們的友好,他們的創意,都讓我印象深刻。”暨南大學廣告學專業內地學生薛可懿說。

剛開學一個星期,薛可懿又在一堂市場調查與分析課上,主動和幾名港澳學生結成研究小分隊。“港澳學生來內地學習,增強了我們內地學生的學習動力。相信我們可以一起努力,把合作項目做得更出色。”

就業創業路途豐富 建設灣區大有可爲

今年6月底剛剛走過畢業紅毯的“95後”港籍學生施嘉祖,現在已經成爲粵港澳大灣區創業青年中的一員。

讀書期間,施嘉祖經常在粵港澳三地奔走,從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創業機會。“我發現,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推進,很多港澳同學願意留在內地。很多內地企業對港澳求職者也有需求,這就是我們創業的空間。”

在暨南大學WE創空間,創業團隊正在辦公。 暨南大學供圖

今年4月,施嘉祖正式註冊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和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同學一起向港澳求職者和企業提供人才輸送方案,目前已服務了不少港澳青年。

像施嘉祖這樣在大灣區創業的學生,在暨南大學不是個例。“90後”港籍畢業生陳嘉瑞,也已經把自己的文創事業做得小有成就。

大二那年,陳嘉瑞與幾名同學成立了“時光機影視團隊”。一開始只是做課堂作業,後來開始拍一些短視頻、小短劇,大三的時候,團隊已經壯大到差不多20人。

與隊員一起熬夜奮戰的經歷,讓陳嘉瑞決定,要爲團隊創造一個真正的家。於是,陳嘉瑞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傳播公司,並在學校的“WE創空間”創業孵化器安家落戶。目前,公司業務已經覆蓋到粵港澳各地。

“香港有一部分人對內地有看法,覺得在內地讀書很枯燥、很受限制。但其實暨南大學氛圍很自由,學校還出臺了很多政策鼓勵學生創業。是學校的各種扶持,讓我們團隊可以走到現在。”陳嘉瑞說。

暨南大學招生辦公室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共有3976名香港學生報讀暨大,同比增長12%,學校今年錄取香港學生數,也較去年增加100多人。

區向麗介紹,曾在暨南大學就讀的港澳臺僑畢業生,一部分選擇在國內外讀書深造,一部分回到生源地就業創業,“隨着大灣區的建設推進,選擇和考慮在大灣區、在內地發展的學生越來越多。”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香港的經濟離不開祖國,香港的文化也離不開祖國。”鄧子盛表示,“一些香港人心裡對內地多少還有偏見。我想說的是,百聞不如一見,香港學生可以把握機會,多多到內地來看一看。”

“我覺得自己來內地學習,來內地創業,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內地社會很包容、很友好,也給予了我們這些創業的年輕人很多機會。”施嘉祖說,“歡迎大家到內地來,到大灣區來,相信這裡會給你們帶來精彩又難忘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