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員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慶祝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成功。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代表在“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活動上介紹“億級神經元的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2020年11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2017年5月5日,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成功。  新華社記者 丁 汀攝

2019年10月23日拍攝的巴龍5000芯片以及搭載該芯片的5G工業模組。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擲地有聲,引發網友熱議

突破技術瓶頸只能靠自己”

在這場科技盛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自立自強”。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發展戰略支撐。

5月30日,很多網站轉載了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文章指出,“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成爲決定我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我們國家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

在文章留言區,網友們這樣寫道:“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突破技術瓶頸只能靠自己”;“科技要自強,關鍵人才”;“不掌握核心技術,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

5月31日,央視新聞客戶端發佈文章稱,“在此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自立自強前加上了一個定語‘高水平’,他強調,‘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文章指出,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應該: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構建開放創新生態,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建設全球人才高地。

“把寶貴時間留給科技人員”

“不論資歷、不設門檻”;“各類應景性、應酬性活動少一點科技人員參加,不會帶來什麼損失!”……在這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的金句引發網友熱議。

在“學習小組”微信公衆號留言區,網友“丁後亮”寫道:“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花在不必要的評審評價活動上,花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種種活動上!”在新浪微博上,網友“風帆”說:“支持減負,把寶貴時間留給科技人員。”在澎湃新聞客戶端,網友“靜靜觀看”寫道:“爲科技工作者創造潛心攻關的條件,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5月29日,新華社“學習快評”發表短視頻評論指出,“各類應景性、應酬性活動少一點科技人員參加,不會帶來什麼損失!”在此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贏得如潮掌聲。一直以來,無謂的迎來送往、不必要的評審評價,讓科研人員疲於應付。創新貴在專注,浪費科研人員的時間和精力,就是損害國家創新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爲科研人員減負降壓的這番話,說到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心坎上!

“中國人的夢想正在不斷實現”

“‘嫦娥五號’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天問一號’開啓火星探測,‘懷柔一號’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發射……”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盤點了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重大成就,引發網友對中國科技成果的關注。

5月29日,求是網發表文章《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這些“高科技”,你都知道嗎?》,詳細介紹了中國最新科技創新成果。文章寫道:“實踐證明,我國自主創新事業是大有可爲的!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爲的!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天問一號”“墨子號”“奮鬥者號”“雪龍2號”……在新浪微博上,很多網友寫下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並評論道:“奮勇爭先,中國搶抓科技發展先機”;“給祖國一個大寫的‘贊’”;“中國人的夢想正在不斷實現”。

5月29日,新華網發佈的一篇文章指出,從“向科學進軍”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從“創新驅動發展”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技不斷勇攀高峰,創新的旋律越來越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