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比F-35A早5年形成戰鬥力 長航程覆蓋日本全境

▲殲-20飛行中拉出「絢麗的渦流」。(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殲-20在珠海航展獻出首秀後引發國際關注,香港軍事分析樑國樑指出,該款匿蹤戰機最晚在2018年春季便能形成戰鬥力,相較日本的F-35A至少擁有5年的時間優勢。此外,殲-20具長航程特性,在不需空中加油情況下,作戰範圍即可覆蓋包括東京在內的全日本區域

樑國樑在日前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分析,匿蹤戰機能夠形成初始戰鬥力必須具備四大要素;首先只至少需要一箇中隊12架戰機,而要形成完全戰鬥力則需要一個師120架;其次必須有及時與可靠的戰機補充來源;三是必須有足夠數量的熟練飛行員;最後則需有純熟的戰術技巧,這必須倚靠長時間的訓練

▲日本首架F-35A匿蹤戰機首度驚喜亮相。(圖/翻攝自Lockheed Martin)

目前日本在匿蹤戰機領域部分要與中國抗衡,唯一途徑就是像美國購買。而日方已向美方以每架約180億圓日幣(約1億7800萬美元)價格,一口氣訂購42架F-35A戰機,預計2019年全數交貨,和服役近40年的F-4戰機完成世代交替。對此樑國樑推算,日本F-35最快在2023年才能形成戰鬥力。

至於殲-20部分,目前已有6架的量產型服役,飛行員也已在2年前開始培訓工作。樑國樑透露,殲-20最晚就可以在2018年春季形成團級(至少30架以上)規模的戰鬥力,整體要比日本提早5年。

值得注意的是,殲-20在上個月被拍攝到疑似使用拓展外掛架,懸吊4個副油箱進行試飛,其最大航程可達5500公里、作戰半徑2000公里。樑國樑說,殲-20的長航程並不假,可靠的消息透露,該機在不需要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即可覆蓋包含東京在內的日本全境

▼殲-20被拍到疑似外掛4個副油箱。(圖/翻攝「婷婷看世界臉書

▲殲-20腹部機艙大開。(圖/翻攝自飛揚軍事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