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卡卡不容忽視 微創肩關節鏡手術「打通關」

亞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邱文逸(左)表示,40歲以上民衆約有4成曾有肩關節疼痛活動不良困擾。(亞大附醫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38歲張姓男子車禍撞到右肩,雖未骨折,但事後持續疼痛,就診發現是「旋轉肌袖破裂症候羣」;55歲吳姓婦人左肩疼痛,就醫診斷是「五十肩」,兩人長期被肩部疼痛所擾,以保守性治療均不見成效,經亞大醫院以「微創肩關節鏡手術」治療後,才漸漸恢復。

張姓男公務人員機車發生車禍,右肩着地受到撞擊,送急診以X光檢查並未骨折,以爲沒事即返家休息,事後,肩部卻異常疼痛,尋求中醫及復健治療都不見改善,到亞大附醫檢查時,右手活動度只能前舉不到90度,經確診爲「旋轉肌袖破裂症候羣」。

吳姓婦人是全職家庭主婦,近半年左肩不明疼痛,透過鍼灸、推拿治療都不見好轉,到診所做復健課程類固醇局部注射也沒幫助,且肩膀活動度越來越小,甚至梳頭髮及扣內衣無法獨力完成,連睡覺翻身壓到左肩竟刺痛驚醒,她至亞大附醫骨科檢查,確診爲沾黏性關節炎(即俗稱五十肩)。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邱文逸表示,根據臨牀統計,年齡40歲以上民衆約有4成曾有肩關節疼痛或活動不良困擾;60歲以上者,約高達6成甚至會影響生活品質,大多數人先尋求藥物及復健等保守性治療,若治療效果不佳,建議透過「微創肩關節鏡手術」治療,相較於傳統手術,優點傷口更小、破壞原有的肌肉韌帶等組織更少及恢復快。

邱文逸說,張男儀器輔助下,藉由器械將破裂的旋轉肌袖拉回原本位置,經由縫補錨釘加以固定,術後住院約5天即可返家,兩週後開始復健,復健3個月後右手活動度恢復正常,可上舉至180度;吳女的治療方法是在她肩膀前、後各開一個約1公分小洞,清除裡面沾黏的組織,術後配合復健運動,約兩週左右活動度即大幅恢復,疼痛也獲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