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填湖引發洪水

柬埔寨填湖引發洪水圖╱美聯社

柬埔寨貪圖經濟利益,填平不少湖泊溼地造陸來開發新市鎮,但天然防洪屏障剷平結果卻是後患無窮,面臨與日俱增的水患威脅。

■Cambodia floods put spotlight on risk of trading lakes for land.

10月中,柬埔寨Prek Tnaut河在某個深夜氾濫,灌進稻農帕裡(Yoeu Phally)位在首都金邊南部的二層樓水泥房。附近的佛塔Wat Har Pagoda,也用砂石塑膠在寺門外搭建臨時堤防,好阻擋洪水入侵。

帕裡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到了晚間11點,所有東西都在水上漂,我們從來未想過水位會漲這麼高。」Wat Har Pagoda的僧侶回想當時說:「不到20分鐘洪水就來了,水一下子就漲到我們脖子。」

這樣的場景近來在大湄公河區經常上演,主要是熱帶風暴給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帶來豪雨所致。隨之來的洪澇土石災情奪走數十條人命數萬人被迫遷離,居民身家財產、基礎設施農作物大規模受損。

天然防洪屏障遭破壞

這幾年柬埔寨和鄰國的水患日益嚴重,專家歸咎於氣候變遷引發極端氣候。柬埔寨被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列爲最容易遭受氣候變遷危害的國家之一,近來的洪災已釀成至少40死,數十家成衣工廠損毀,25個省份中有19省的13萬多個家庭受害。

這場危機將金邊周遭溼地、湖泊遭到破壞的問題搬上臺面,溼地湖泊可作爲天然防洪屏障。對於填湖釀災的批評,柬國總理洪森(Hun Sen)予以駁斥,聲稱這是雨量過多的「必然」結果。

不過觀察家指出,規劃不良及政府忽視都市擴張過程的水源管理,致使水患問題惡化。

土地權利倡議團體Sahmakum Teang Tnaut(STT)報告指出,自2003年起,衛星城市及封閉型社區開發商,已將金邊60%以上湖泊和40%以上主要溼地區填平。

最受矚目的例子莫過於金邊最大湖泊萬谷湖(Boeung Kak Lake),政壇有力人士主導的私人公司2007年獲准在此湖泊區開發後,數千名湖畔社區的居民被迫遷離,接着這座湖就被滿滿的砂石填平。

目前金邊南部一項名爲ING城開發計劃正在進行,要將1,500公頃的溼地發展成大型住商混合區,三分之一溼地已填平。

STT在6月發佈的研究報告中發現,這項開發計劃導致逾100萬人暴露在水患增多的危險當中。此溼地區接收金邊近70%的雨水廢水,可充當徑流污水的天然過濾系統,再排放到河川中。

關注亞洲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淡水資源專家古喬(Marc Goichot)指出,怪罪老天或一味歸咎於氣候變遷是很「省事」,但變更沖積平原土地用途帶來衝擊,政府須負責任。他說:「我們創造的環境讓我們遭受更多災難,我們稱之爲天災,但其實是人禍。」

水患 天災還是人禍?

根據柬埔寨當地媒體引述的官方數據,柬國營建業近年來呈現爆炸性成長,去年投資額從55億美元暴增到近110億美元,大多集中在人口210萬的金邊。

專家表示,溼地喪失其天然功能所付出的代價,遠遠大過開墾溼地大興土木帶來的貨幣價值

去年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估計,金邊南部預定開發的溼地,若作爲廢水處理、糧食種植及供水之用,每年可提供3,000萬美元的經濟價值。

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研究員魏勒比(Courtney Weatherby)指出,以仰賴人造水源管理工程的建築物取代天然水系統,長期來說通常代價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