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效應」影響溝通 右邊字令人愉悅又好記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現代人越來越常使用網路溝通,鍵盤逐漸取代嘴巴功用國外研究指出,「鍵盤效應」(又稱柯提效應,QWERTY effect)普遍出現在電腦使用者身上大家會對於主要由鍵盤右側字母組成的字彙較有印象,而且持正面觀感

▼QWERTY鍵盤發明後,間接造成了「鍵盤效應」。(圖/取自網路)

「鍵盤效應」的實驗是以計算右側優勢(Right-Side Advantage,RSA)數值,並與字彙的正面觀感作連結。右側優勢是指字彙含有右側字母的數量減去左側字母數,例如like的l、i、k都是右側,e爲左側,相減之下右側優勢數值則爲2;「鍵盤效應」即是指右側優勢數值越高,這個字彙越讓人感到愉悅。

「鍵盤效應」共有3項不同的實驗,第一項無論是英語西班牙語荷蘭語使用者,均支持「鍵盤效應」存在。第二項是新舊單字差異,以QWERTY鍵盤發明出來的年份爲界,若爲1868年後創出的新單字,「鍵盤效應」更爲明顯。第三項實驗則是製造大量「假單字」,它們不具任何意義,但若右側優勢數值較高,仍會讓受試者感到開心。

關於QWERTY鍵盤,它是由一名報社編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所設計目的並非在於「更好打」,反而是爲了讓打字速度變慢。當時打字機字母排列是由左至右按順序排列,但某些常用的字母就很容易被按壞;QWERTY鍵盤刻意把常用字母分散在左右兩邊,可以迫使使用者「緩一緩」。

此外,QWERTY鍵盤也是不對稱的鍵盤,從中切開後右側字母較少(y、u、i、o、p、h、j、k、l、n、m),共11個;左側字母較多(q、w、e、r、t、a、s、d、f、g、z、x、c、v、b),共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