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黃河岸發現一座4500年前的石寨
新華社太原11月15日電(記者王學濤)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發佈考古成果稱,考古工作者在偏關天峰坪遺址發現一座距今約4500年的小型石寨,爲探尋石頭砌築技術在黃河東岸的發展軌跡提供了線索。
天峰坪遺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天峰坪鎮天峰坪村東,西距黃河一公里,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所在地三面環河鄰溝,位置封閉,地勢險要,具有較強的防禦色彩。
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爲配合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與當地文物部門合作,對天峰坪遺址所在臺地北部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清理護坡等石牆4段、房址近20座、灰坑30餘座、墓葬2座。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華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長張光輝介紹說,此遺址總體規劃有序,形成一個在臺地邊緣砌築護坡石牆,臺地上下修建部分房址,生活垃圾傾倒於臺地邊緣的佈局模式。整個發掘區堆積經歷了興建、廢棄、重建、再廢棄……多次反覆的過程,存在多個階段的房址,延續數百年,其始建年代不晚於公元前2500年。
張光輝說,此遺址最大特色是臺地上下分佈着10餘座相對完整的房址,多爲石構建築,包括連間和單間房址。門道一般寬約0.8米,門口多保留一個門軸石。不同於單間房址常設竈址,連間房址無竈址,應有特殊功用。
目前發現的此遺址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連間房址爲3間,牆角爲直角,長12米,進深約4米,門軸石上的圓窩直徑達七八釐米,可見當時門軸比較粗大。而目前發現的此遺址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單間房址,爲圓角方形,約12平方米。牆面經過較細緻的處理,先抹一層草拌泥,再塗抹一層白灰,形成比較光滑的平面。房址中央火塘較大,同爲圓角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