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好房子”,房地產發展新賽道

李宇嘉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民生主題記者會上,關於穩樓市、城市更新、建設“好房子”、構建新模式等社會熱議的話題,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進行了精彩迴應。在提到“好房子”時,倪部長表示,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羣衆的住房需求,正在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建設“好房子”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上世紀90年代末啓動“房改”以來,由於城市化和工業化速度快,住房需求快速增長,各個城市普遍“缺房子”。加上地價、房價上漲,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的任務較重、資金投入量大,當時住房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建房子”,特別是單位空間裡如何建更多的房子,以解決大家“有沒有”的需求。因此,在居住的品質上,那時的房子可能沒有達到很多民衆的要求。比如,除了少數高端住宅、別墅等低密度住宅,一般商品房項目的住宅層高按《住宅設計規範》的下限來執行,普遍在2.8-2.9米;人口集中的一二線城市曾普遍實施“90/70”政策,即70%的新房要建設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戶型;由於地價較高,開發商往往按最大強度排布建築空間,每一層的邊角上也排滿房源,導致居住的舒適度降低了。當前,房地產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一方面,住房進入存量時代,二手住房交易上升,重點20城二手住房交易佔比超過新房。由此,對新增供地、供房的需求明顯下降。另一方面,房地產在近30年的快速發展後,“有沒有”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改善型需求主導新房供給,新的消費羣體(年輕一代)對住房品質和體驗有着較高訴求。同時,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房地產行業在高週轉時期也積累了一些問題,迫切需要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好房子”恰恰就是一個好抓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寫入其中。記者會上,倪部長還表示,未來將大力推廣惠民實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產品。過去,很多房子出現隔音差、滲漏、開裂、反味等問題。近年來,建築技術、工藝、材料、設計等發展迅速,建設“好房子”,不僅爲相應科技成果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場景,而且提升了居民的消費福利。不同於一般商品,住房具有公共品屬性,“好房子”更是民生產品。無論是提高房子的層高,還是新興技術的使用,都應以百姓對住房品質的需求爲導向、以多數百姓支付得起爲前提,讓“好房子”成爲大衆化產品。在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維度,“好房子”均設置了指標,倒逼開發商在這些維度上,拼技術、拼質量、拼服務,進而贏得客戶和市場。這也是房地產企業轉型的新賽道。經過這幾年的大浪淘沙,還留在市場上的開發商,往往是可以提供“均好”住房產品的企業,好品質、好配套、好物業,且價格也相對友好,以滿足買方時代的購房人。同時,倪部長還表示,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另外,不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結合城市更新,把老房子想辦法改造成“好房子”。可以說,房地產行業和市場回穩長效機制的形成,需要從過去的規模化供給導向轉向居民需求導向,而“好房子”建設正是這一轉變的重要抓手。基於百姓對“美好人居”需求的巨大潛力,房地產行業在這方面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這正是以人民爲中心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作者是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