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臺灣倉儲事業發展史 東森國際倉儲事業部副總何景澤

自1987年加入東森大家庭已32年餘。當年憑着滿腔熱情來到「遠東倉儲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總工程師一職至今,經歷了、也見證了倉儲事業發展過程中各個重要的里程碑

當年,隨着臺灣穀物進口量的急遽增長,政府積極推動民間投資興建碼頭自動化卸儲穀倉之際,我參與了臺中一號穀倉擴建及三號穀倉啓動營運、以及高雄七十一號擴建及七十二號穀倉的啓動營運,並與臺灣主要大宗穀物客戶攜手合作。期間也經歷了公司的改組,更名爲「東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倉儲事業部。

我在東森的倉儲人生我在東森的工作,除長期經營大宗穀物裝卸倉儲業務外,多年來也透過與業者的良好互動,進而對周邊產業有所瞭解,與臺灣各港務局、農產畜牧飼料相關產業,都有直接而深化的雙向溝通與服務往來。

在王總裁、廖副總裁的卓越領導,以及倉儲部全體同仁兢兢業業的努力下,倉儲事業部1995年到達全臺穀物進口量900萬餘噸的事業高峰,並創造近5億新臺幣淨利。近年來,倉儲事業部依舊穩定獲利,並保持一定的業績成長。

臺灣每年進口約850萬噸穀物。爲了提升臺中、高雄四座碼頭穀倉自動化設備優勢,並加速卸船進出倉作業效率以利散裝進口穀物客戶增加快卸獎金;「東森國際」分別於2011年在高雄71號碼頭、2017年在臺中3號碼頭、2019年在臺中3號碼頭,總計斥資2.72億新臺幣,更換比利時真空式吸谷機來增強卸船效能,爲客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強化客戶的向心力。此外,在資深同仁陸續退休後,爲確保新加入的年輕同仁有更美好的未來,分別於2017年與高雄港分公司簽訂10年續約、2018年與臺中港務分公司簽訂10+10年的續約。未來,也將着重於穀倉多角化的發展與運作,進一步擴大營收效益

南向尋找下一個港埠倉儲起點近年來,隨着臺灣人口老化,再加上人口外移及少子化的綜合影響下,雖然「東森國際」的倉儲業務依舊涵蓋全臺大宗物資進口量的80~90%,但營運量卻面臨成長趨緩的情勢。配合政府推動南向政策,未來將努力尋求海外發展的可能與潛能,使倉儲這個傳統產業也能夠走出去,讓人數佔比達六成的倉儲部同仁,也能夠看到事業成長的新契機,以及長遠發展的新方向,敞開雙手迎接國際市場的挑戰

面對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東森集團將朝向多角化業務及新事業領域拓展。倉儲事業部將秉持穩健獲利的腳步,做公司強而有力的後盾運用專業經營團隊核心能力,再結合30多年碼頭營運與操作大宗穀物的實務經驗,期盼能帶領年輕同仁在東南亞港口,找到下一個港埠新事業發展的起點,也將「東森國際」倉儲產業推向海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