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的破滅與再生 日式遺蹟羣

建築的破滅與再生 日式遺蹟羣。《慢旅。臺灣風俗美景:跟着深度旅行馬繼康遊臺灣》/四塊玉文

城鎮漫步、鐵道尋訪,

品味老建築的迷人風韻;

部落慶典民俗盛事,

感受最道地的風土人情,

透過10條深度旅遊路線

和馬繼康一起放緩步調,行腳臺灣,

慢慢來,才能看見好風景

走進舊時繁華小鎮

閱讀藏於老建築及傳統工藝中的歲月故事

遍訪全臺民族盛典,

媽祖遶境、阿美族豐年祭,

收穫滿滿的人情味……

透過馬繼康生動的文字敘述,

瞭解老建築結構與舉行民俗祭典背後的涵義,

帶你一同感知臺灣的人文之美。

本書特色

◆一步一腳印,發掘臺灣的深層魅力

參加原住民的傳統慶典、踏上追隨媽祖鑾轎的信仰之路;循着舊山線見證世代變遷;走進小鎮觀摩失傳的國寶級工藝,擁抱臺灣文化的多元與獨特。

◆旅行二三事,全面拓展你的視野

鹿港爲何一夕間從繁華轉爲衰頹?在以前,搭火車居然比坐轎子還慢……瞭解這些隱藏在臺面之下的故事,讓你的旅行不再是走馬看花,能更深入瞭解當地的人文景象。

◆別出心裁的路線設計,讓你玩得和別人不一樣

化身太魯閣勇士翻山越嶺,體會原始生活的艱辛、參訪全臺僅存的扇形車庫,見證百年來火車的變遷……從風俗民情與建築風格中見證臺灣的發展史,讓旅行不僅有趣,更具知性。

【精彩書摘

日本神社 vs.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如若亞方舟。(《慢旅。臺灣:風俗美景:跟着深度旅行家馬繼康遊臺灣》/四塊玉文創)

我的洄瀾日式遺蹟之旅從新城開始,位於此地的新城天主堂有濃濃日式風格,建築規模依舊鮮明,處處都有日本神社的影子。

進入第二座鳥居門就是神社參道,兩旁石燈籠已經換新,也夾雜舊時的洗石子石燈籠,續走到底,階梯前尚留一對守護靈獸,是日式神社常見的犬。進入第三道鳥居就可看到神社基座,如今改爲聖母亭,左手邊的涼亭是昔日的手水舍,進入神社參拜前,必須在這裡洗淨雙手及身心,而整顆花崗岩鑿刻的水池,如今被置放在教堂內,成爲教徒眼中的聖水。

豎立的紀念碑不顯眼地擺在花園一角,碑石正面刻着「殉難將士瘞骨碑」,他們遠渡重洋來到臺灣,大概也料想不到自己身後竟然是在他鄉,暫且拋開他們侵略者的角色,從人性角度來看,還是非常傷感的一件事。

移民到臺灣的日本村莊

修院。(《慢旅。臺灣:風俗美景:跟着深度旅行家馬繼康遊臺灣》/四塊玉文創)

從西元一九一一年開始,日本陸續在花蓮建立吉野(位於花蓮縣吉安鄉)、豐田(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林田(位於花蓮縣鳳林鎮)移民村。政息物失,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移民村只剩豐田社區,只有在此才能找到當時生活與規劃的蛛絲馬跡。

豐田社區雖然小, 但裡面道路設計成棋盤狀,每戶人家的土地一望即知是經過規劃的方形。當時村內有提供農業及家政技術指導的移民指導所、維護治安的駐在所以及醫療服務的醫療所,更有信仰的寄託。而吉野移民村的移民多是日本四國吉野川沿岸來的,除了以故鄉來命名移民村外,更是爲了安定遠渡重洋開墾思念故鄉的心靈依託,籌建屬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佈教所」,就是現今的「慶修院」。

保存在建築中的歲月故事

美崙溪畔的日式建築。(《慢旅。臺灣:風俗美景:跟着深度旅行家馬繼康遊臺灣》/四塊玉文創)

建於西元一九四三年日據晚期,建在美崙山上的鬆園別館,拱廊及園內挺立的琉球鬆爲其特色。此地當初爲日軍兵事部辦公室,居高可俯瞰花蓮港及太平洋,如今搖身一變爲市民藝文活動的重要據點。站在這個制高點,可以瞭解當時日本人的用意,港口、醫院、車站、官舍都在周邊,形成完善的生活圈。美崙山的另一邊是前身爲花蓮港廳神社的忠烈祠尚志橋連接的筆直林森路,是當年鋪滿碎石的神社參道,鳥居門早就不知去向。而接近百年曆史,沒有爭議的瓊崖海棠,在明禮路上拱出一條綠色隧道,乃爲一九〇八年紀念花蓮港醫院(今花蓮醫院)落成而栽種,是花蓮市最美的一景,也算得上是國寶級路樹

(本文摘自《慢旅。臺灣:風俗美景:跟着深度旅行家馬繼康遊臺灣》/四塊玉文創)

【作者簡介】

馬繼康

以旅遊爲工作主軸的行動者,身分多元,工作範圍涵蓋帶團、演講、上課、寫作、廣電節目,目的是透過旅行傳遞美好生活態度與價值。已造訪歐、亞、非三洲共計39個國家與地區,也熟知臺灣特色景點。曾任臺灣師範大學世新大學講師、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世界遺產協會講師、文山、士林社區大學講師、國際領隊,亦曾擔任金鐘獎評審。部落格「紅色旋轉木馬」獲第二屆、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生活品味部落格】決選入圍;「臺灣旅行學」課程爲臺北市社區大學98學年度最佳課程之一。

著作

《慢旅。臺灣:尋味訪古:跟着深度旅行家馬繼康遊臺灣》

《世界遺產:跟着深度旅行家馬繼康看世界:不一樣的世界遺產之旅2》

《翻轉旅程――不一樣的世界遺產之旅》

《慢旅。臺灣:15條深度旅遊路線,看見臺灣最美的風景》

《788分之1的感動:世界遺產紀行》

《旅行•定格》

《Hohaiyan!跟着原住民瘋慶典》

臉書粉絲團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慢旅。臺灣:風俗美景:跟着深度旅行家馬繼康遊臺灣》/四塊玉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