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臺商烏龍確診! 醫曝「新冠檢驗」繁瑣流程:至少4處可能出錯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記者莊喬迪攝)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日前公佈的案40多歲江蘇臺商(案530),經複查發現檢體法國返臺男性(案536)錯置,指揮中心28日坦承疏失。有醫師透露,由於病毒檢驗流程繁複,所以檢體錯置風險極高,其中又以4個人工標記地方最容易出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公佈案530,當時一度被認定國內時隔8個月再次有來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殊不知確診後三、四採都是陰性,大陸做相關接觸者檢驗也是陰性,指揮中心決定將同一天同批實驗室檢驗個案重新採檢,進一步發現案536確診。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整個過程從PCR送到機器檢驗中有人工的過程,目前還不知道是哪一個環節出錯。根據《聯合報》報導,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智雄表示,目前大部分新冠肺炎的病毒核酸檢驗爲半自動操作模式,每個檢體都要先經過人工處理步驟

高智雄說,像是原始簡體抽取病毒RNA的第一次人工標記,接着再取樣放入反應槽,醫檢師還要把各種不同檢測物質輸入智儀器電腦。高智雄認爲,這些步驟在長時間確實很容易眼光,加上光反應槽就有96個孔洞,一不小心就會錯置檢體或寫錯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