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800億學費,奔馳、寶馬們決定在中國硬剛
“這140億,會投給哪些供應商?”、“我們有機會競標新車型嗎?”
昨天傍晚,中國本土供應商熱情沸騰了,他們隱約看見了一個難得的機會——成爲梅賽德斯-奔馳的供應商。這不僅能增加銷量,更意味着他們將提升至豪華品牌的製造品質,擁有進軍國際的可能。指向性如此明顯的詢問背後,過去半年,奔馳中國已經爲特定車型的供應商公開競標在做準備了。
點燃這一切的導火索,是奔馳9月4日宣佈的兩項重磅消息:與合作伙伴共同在華投資增加140億元;2025年起,將推出三款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的國產化新車型。
奔馳並不是唯一在中國加碼的豪華品牌。
今年4月,寶馬宣佈對瀋陽生產基地增加投資200億元,聚焦於寶馬在華生產工廠的大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這是寶馬繼高壓電池工廠的100億元后,在瀋陽的又一筆鉅額投資。
大衆汽車在華投資更是已超440億元:2023年底,大衆以近50億元收購小鵬4.99%股份,同期向其與地平線合資軟件公司注資近190億元。今年7月,大衆再次豪擲200億元,用以擴大其位於安徽合肥生產基地的建設。
在中國瘋狂砸錢的背後,汽車巨頭的電動化進程不及預期,在中國本土車企猛攻腹地的境況下,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縮減、利潤隨之下滑。但頹勢中仍有生機:2023年,寶馬X5在實現國產化降本後,獲得了9.3萬輛的銷量成績。在中國這個最大單一市場,以價換量依然有奇效。
在中國,用中國供應商,生產中國用戶喜愛的車型,似乎已是奔馳寶馬們當下的最佳路徑。
推進國產化,成本與進度壓力共存
從“34C”到“56E”,奔馳寶馬們深諳國產化帶來的紅利。但隨着自主品牌的崛起,不斷壓縮着他們的生存空間。
2024年1-7月的,指導價69.98萬元的GLE共賣出24629輛。同爲中大型SUV的寶馬X5,指導價爲61.5萬起,同期銷量爲53910輛。在國產品牌中,理想L8賣出43613輛,而起售價僅爲GLE的一半。競爭對手水漲船高的銷量將擴大其規模效應,進一步壓低生產成本。國產化推進的壓力不僅在成本,更在速度。
以奔馳爲例,本次官宣的CLA長軸距版與GLE長軸距版,都是首次實現國產化。並且,CLA的國產化程度要高於GLE。
36氪瞭解到,第一代國產GLE長軸距版,目前的項目進度還在零件採購談判中。根據奔馳現行制度,這一代國產GLE用的供應商幾乎跟進口GLE一模一樣,只不過零件生產地從供應商的美國工廠轉到中國本地工廠,“部分零件甚至直接用了美國進口件”。
“奔馳的正常開發週期就是三年,但GLE國產化是形勢所迫,受競爭對手寶馬X5與國產新能源車的衝擊,再不國產化,GLE恐怕很難再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了”,有奔馳人士向36氪表示。
CLA的落地背景是全新平臺的推出,開發週期前後共計36個月。而GLE長軸距版,目前規劃的開發週期僅在24個月左右。時間縮緊的情況下,奔馳不得不採取更便捷的採購方式推進。
匆忙的產線佈置,只是開端。
據36氪此前報道,奔馳曾組織高層會議討論GLE在中國如何實現100%國產化。這款車型是奔馳A、B、C、E四個產品系列中,單車利潤最高的車型之一,奔馳對GLE的期待是——國產化後進一步擴大銷量、獲取更多利潤。
“過去半年,中國團隊一直在討論,如何展開GLE車型對供應商的公開競價”,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在奔馳德國總部,有研發高層力推GLE在中國的深度本土化。在奔馳中國,推進深度本土化的第一步,便是獲取中國本土供應商的報價。
嗅到風聲的供應商紛紛開始行動。本土供應商們不斷向奔馳表明加入其供應鏈的意願,包括但不限於展示技術與產品能力、展現升級與打造新產線的資金準備及自身的成本優勢。
本土供應商對奔馳的支持,是其改革的優勢,但國產化是否順利?效果又是否符合預期?這將是速度與效率的考驗。
國產GLE能不能救奔馳?
在比拼價格的中國市場,奔馳持有獨特的優勢。過去一年,奔馳C級、E級轎車與SUV車型GLC,均保持着平均月銷1萬輛以上的成績;在豪華車品類,百萬級的奔馳S級累計銷量達10396輛。不誇張地說,奔馳在豪華品牌中,依舊佔據統治地位,但其賺取的陸潤卻越來越少了。
2023年全年,奔馳淨利潤145.31億歐元,同比下降1.9%;2024年上半年,其淨利潤79億歐元,同步下滑25%。財務數據增加了奔馳的危機感,在推進電動化戰略的大背景下,奔馳必須先穩住利潤數字。作爲最大單一市場,中國自然成爲奔馳發力的重點。
過去,奔馳的戰略是保證全球產品的一致性,具體體現便是產品雖然在不同國家落地,但供應商及產品標準都保持一致。供應鏈的單一,不僅增加奔馳的成本壓力,也不利於奔馳爲不同市場提供更適合用戶的產品。
在中國推出專有的長軸距版車型,便是奔馳深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這一行爲得到了消費者的充分認可,長軸距版車型幫助奔馳進一步鞏固了豪華品牌地位。
當前GLE的國產化,便是奔馳在中國市場踏出的又一步。從終端銷量可以看到,以價換量依然是奔馳提升銷量的有力手段。以GLE車型爲例,因爲終端清庫存產生價格波動,其在2024年1月銷量達到6630輛。想要擴大銷量,奔馳必須繼續推進供應鏈本土化,降低成本。
由GLE長軸距版展開的供應鏈本土化嘗試,成果將作用於奔馳在華國產化的所有車型,這將是奔馳提升銷量與利潤的雷霆手段。
而想要降低成本,這場供應鏈改革必將有中國本土供應商參與。本土供應商對奔馳的熱情,不僅源於奔馳巨大的銷量份額,更多的是藉助奔馳完成自身品牌升級,創造進入國際供應鏈的可能性。
2024年9月,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再度訪華,這是他今年第四次來到中國。知情人士告訴36氪,康林松本次訪華的核心之一,便是與上海政府的會晤。
目前,奔馳在上海擁有一個數字化研發中心,負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部分研發工作;其整車研發與生產工廠都位於北京。過去,奔馳純電產品的銷量低迷,讓合作伙伴對其純電產品失去信心。
曾支持特斯拉工廠落地的上海政府,在今年7月也會見了豐田汽車。據媒體報道,豐田與上海政府的會晤主要爲討論豐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薩斯電動汽車工廠在上海的落地。
140億元的投資與到訪上海的康林松,會否爲奔馳帶來新希望呢?這值得全行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