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 | 碧桂園“拆彈”記

觀點網頭部房企碧桂園集團正在積極自救。

目前該公司尚處於債務重組中途,最近雖然有政策加持,但前路也尚未明瞭。

此時此刻,公司高級管理層希望繼續傳出穩定信心的信號。

節流又一招

最新消息是,碧桂園四位董事主動實施降薪,同時集團內部高管出行配車相應進行了削減。

具體而言,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楊惠妍薪酬由37萬元調整至12萬元;總裁、執行董事莫斌由300萬元調整至12萬元;聯席主席、執行董事楊子瑩由200萬元調整至12萬元;國強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非執行董事陳翀由37萬元調整至12萬元。

管理層提出降薪是不少企業採用的手段。一般而言,上市企業高管的薪資結構可以由固定薪酬+經營業績獎+股權+期權+其他福利組合而成,固定薪酬只是其中一部分。但選擇降薪,往往也意味着高層人士釋放出要與公司共進退,不放棄不躺平的信號。

此次碧桂園4位降薪高管的身份值得考究,其中,楊惠妍、楊子瑩和陳翀均爲楊氏家族成員,楊惠妍、楊子瑩是楊氏二代,陳翀是楊惠妍丈夫。

而莫斌長期被認爲是碧桂園集團“二號人物”,他目前的身份是碧桂園控股集團總裁兼科技建築集團董事長,同時以集團總裁身份戰略統籌地產集團。

碧桂園正積極採取自救措施,控制人家族、高管團隊必須有所表態。

在早前12月8日召開的內部月度管理會議上,楊惠妍也透露,未來12個月公司的主要工作爲:保交付、保經營和保信用。其中據透露,2024年碧桂園交付量預計超過40萬套,交付挑戰會進入深水區。

保交付成爲最重點工作。爲此,碧桂園近一年的經營基調,強調開源節流、削減支出,集中力量傾斜保交付,壓縮一切不必要的支出。

接近碧桂園的人士表示,該公司近兩年已大範圍對高管薪酬進行了多次調整,這些高管包括公司總部副總裁、職能中心總經理及以上高管、區域總裁。數據顯示,至2023年高管薪酬就較2021年下降86%。

其中,2022年內,莫斌薪酬由1500萬元下調至300萬元;楊子瑩薪酬由1000萬元下調至200萬元;楊惠妍此前作爲聯席主席,薪金在相當長時間內一直是37萬元。

楊惠妍在會上亦表示:“家族肯定會砸鍋賣鐵支持公司的,公司會努力成爲出險企業儘快恢復的一個樣板。”宣佈降薪則是最新動作。

另一方面,碧桂園同時宣佈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車,確有工作需要時通過申請公務派車或使用自有車等方式,實現車輛費用集約管控、成本降低。

對於包含原高管配車在內的所有集團公車,通過內部公開競拍與對外工抵化債等舉措進行資產盤活。此外,包括高管體檢報銷、高管免費食堂等待遇亦均予取消。

全集團行政費用開銷均按歸零原則,非必要不支出,剛性支出通過整合集約等方式儘量縮減。

據相關透露,措施還包括,在保證基本運維前提下,盤活辦公場地、宿舍、車輛等資源,以收抵支,降低成本。例如,根據各單位辦公人數,動態整合辦公區,組織搬遷、整合,縮小辦公面積,避免浪費。滿足內部生產要求前提下,積極推動工廠廠房等對外出租,盤活閒置資源。

根據最新提供的數據,該公司2023年行政費用開銷總額已較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更早之前,資料顯示碧桂園2022年內職工福利開支(未計算計入在建物業部分)由2021年的268.53億元降至178.57億元,其中工資及薪酬由253.34億元降至166.67億元。

降薪、取消高管配車、福利待遇……是碧桂園自救措施的一環。

據瞭解,碧桂園現時在開源節流方面的總體思路是:一、竭盡全力保障現金流安全,加快銷售回款和應收債權回收,積極拓展融資,努力盤活大宗及難去化商業類沉澱資產。

二、最大限度削減支出,壓降各項非核心非必要的經營支出;加強費用管控,除剛性費用外,其餘費用盡量適用歸零原則;精簡組織架構,高管帶頭降薪,嚴控銷管費用。

因此我們也能看到,碧桂園數日前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合併14個區域公司爲7個新區域:河北、北京合併爲華北區域;山東、蘇北合併爲魯蘇區域,西北、陝西合併爲中西區域,安徽、浙江合併爲浙皖區域,江西、福建合併爲贛閩區域,雲南、四川合併爲川滇區域,廣西、江中合併爲江中區域。

年初時,也積極推行“優秀區域總裁管區域”方案,用29個優秀區域總裁兼任管理58個區域公司。6月,碧桂園再將江中、佛肇區域合併爲江中區域,區域數量削減至28個。

債務重組中途

除開源節流外,碧桂園另外要關注的重點是債務重組。最近融創、中樑、奧園的成功經驗,讓市場看到碧桂園軟着陸的希望。

在此之前,碧桂園未能支付應該於8月7日支付的兩筆美元債的票息,引起外界對這家曾經最大規模房企債務狀況的擔憂。

儘管碧桂園後續於9月5日,成功支付了4.2% N20260206和4.8% N20300630兩筆債券的票息,但該事件已被認爲是碧桂園流動性危機的重要節點。

最後狀況接踵而至,碧桂園也在採取措施。

8月14日,境內主體碧桂園地產就宣佈旗下11只境內債停牌,包括“21碧地01”、“21碧地02”、“21碧地03”、“21碧地04”、“22碧地02”、“22碧地03”、“19碧地03”、“20碧地03”、“20碧地04”、私募債“16碧園05”,以及騰越建築發行的“16騰越02”。

隨後,除“22碧地02”、“22碧地03”外,其餘9筆債券全部完成了展期,涉及本金共計約147億元。

“22碧地02”、“22碧地03”兩筆債券本應於12月13日支付在2022年12月13日-2023年12月12日期間的利息,同時認沽期權也將生效。

最新消息,經過討論,大多數持有人都被說服放棄進行贖回。同時,債權人也同意本週不要求還款。這讓碧桂園避免了出現首次境內違約,“保信用”工作暫時得以維持。

12月13日晚間,碧桂園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發佈關於“22碧地02”債券持有人回售結果的公告。

公告稱,碧桂園本次“22碧地02”回售部分債券的本金及利息已足額支付至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指定銀行賬戶,“22碧地02”將於2023年12月14日於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

境外方面,據Wind統計,碧桂園目前境外存續美元債共15只,本金約93億美元。另有說法稱境外債務總額約爲108.34億美元。

碧桂園早前10月中旬已宣佈:預期無法如期履行所有境外債務款項的償付義務,希望通過尋求整體方案來解決目前面臨的困難。當時,該公司已引入了中金公司、華利安諾基擔任財務顧問,盛德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

據瞭解,目前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的相關工作正在推進當中。但事實上,碧桂園的融資渠道可能沒有想象中堵塞。

作爲“示範房企”,碧桂園2022年曾獲得逾3000億元的銀行意向性授信支持。今年內,在3月獲得大豐銀行9.5億港元定期貸款融資,在5月份通過中債增發行合計17億元的中期票據,7月獲35.83億港元及3.89億美元的雙幣定期貸款融資和3500萬美元定期貸款。

目前,碧桂園也有較大機率被納入中資房企“白名單”。從最近風向看,碧桂園據悉密集參加了工商銀行、廣發銀行、光大銀行召開的座談會。

背景資料顯示,碧桂園2023年上半年已將有息債務削減爲2579.1億元,淨負債率50.1%。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內,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