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超人氣生乳卷 慘賠2億換來的

圖、文/今週刊

3年前,實體蛋糕名店亞尼克跨入電商,締造生乳銷售傳奇亮眼成績前,創辦人吳宗恩也曾嘗敗果,但他領悟到人生不是贏在起跑點,而在轉捩點

25%、30%、90%,這3組關鍵數字,藏着暴紅團購商品亞尼克生乳卷的賺錢密碼:去年,它共賣出139萬條生乳卷、臺灣市佔約2成5,回頭客率逾3成,一年貢獻超過4億元,等於亞尼克目前近9成的營收,都來自這款明星商品。

今年4月,受惠母親節檔期,亞尼克實體加電商更創下一個月賣破24萬條生乳卷的新紀錄加總上半年則賣破百萬條,雙雙稱霸臺灣蛋糕和團購美食排行榜

「亞尼克是生乳卷第一品牌,沒有第二品牌,其他人最多是兼着賣,只有亞尼克是當成主力商品。」臺灣蛋糕協會執行長林廷隆指出,如果一天只做2個蛋糕,門檻當然不高;但一天做200個就有門檻,一天做出上萬個,不是門檻、是權威

不過,這個平均每10秒就賣出一條生乳卷的銷售奇蹟背後,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卻足足花了10年,並曾吞下虧損2億元的失敗苦果,才嚐到這口甜蜜商機

故事,要從16年前新北市萬里海邊的7坪蛋糕店說起。那年,只有國中學歷、烘焙學徒出身的亞尼克創辦人吳宗恩選擇開店創業,一顆奶油大泡芙,批發價18元、零售只賣20元,就這樣靠着「零售最低價策略,竟讓這個最早位處「野狗比人多」地點的蛋糕店一夕暴紅,全盛時期排隊2小時、營收破億元。

暴紅,頻開發新品不懂管理、行銷 慘賠收場

但成功來得快,去得也快,2006年,他首嘗敗果。一方面,技術出身的他毫無數字概念,看準每天收現金不會被倒帳,每天只擔心做不出來,從不擔心沒生意;但產品線擴大後,部分產品的定價明顯低於成本卻不自知,直到財務告訴他虧錢,他還不相信。「做這麼多、收那麼多現金,怎麼可能……。」精算成本後,他只能乖乖漲價,但爲了符合成本卻犧牲了市場期待,每次漲5元、10元,業績就掉3、4成。

忙着埋頭做蛋糕的他,又忽略了外在市場變化,亞尼克靠平價策略與先行優勢打下的市場,開始受85度C在內的競爭對手大量展店鯨吞蠶食,業績下滑速度更快了。他爲了維持營運規模開始舉債經營,甚至一度負債上千萬元。

好不容易打下的蛋糕半壁江山,被後進者85度C瞬間佔據,但吳宗恩卻沒有灰心,他決定要用自豪的技術再下一城,「我技術那麼好,再做其他東西就行了,你又超越不了我。」

他先研發新產品冰淇淋,卻忽略亞尼克品牌記憶點是蛋糕,失敗收場;不服輸的他,3年後再創「安娜可可」品牌,販賣巧克力馬卡龍,初期一個月能賣出5萬顆馬卡龍,卻沒備戰網路通路,結果惡魔蛋糕等後進者,挾着電商趨勢一舉攻城掠地,他的戰績隨即被逆轉,新品牌一年燒掉2、3000萬元,去年忍痛停損熄燈,二度嚐到敗果。總結算來,「這幾次的錯誤嘗試,讓我賠掉兩億元!」吳宗恩說。(閱讀全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021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歐盟會裂解嗎?就看明年法荷德大選 京星 從廣東粥小館到年收6億接地氣纔有感 GODIVA每年多賣10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