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砸2億給米吹冷氣! 年營收40億的米商龍頭
▲家族成員每天11點都會齊聚一堂,現煮現吃當天要出貨的米,只要口味不對勁,就會送回南部工廠找原因,這個習慣已經傳承30年以上。(圖/商業週刊/賴建宏攝影)
文/林洧楨
一個產業,市場需求萎縮,銷售量掉了將近一半,該如何逆勢突圍?
根據農糧署統計,1984年到2016年,臺灣人均食米量從每年吃掉超過84公斤的米,一路跌到只剩44.5公斤,幾乎腰斬。
身爲臺灣米商龍頭的億東企業與其自有品牌三好米,除了佔全臺供應量達15%以上,過去10年間,以年年賺錢且每年約2%到5%的營收成長,將年營收從2008年約30億元,衝上2017年約40億元的歷史新高水準。
從瓦城、鬍鬚張到摩斯,都找億東買米,它是如何逆勢突圍?關鍵就在於不斷精耕的「科技制米」佈局。
億東位於嘉南平原上的工廠,遠遠就能看見好幾座有十幾層樓高、用來防止稻米老化的巨型稻穀冷藏儲存桶並肩而立;走進工廠內,糙米的碾米管道間,就採用負壓無塵室的門禁管控,隔絕外界污染源。
生產過程中,不只白米的亮度能依客戶需求調整,還可以用特殊光照,自動挑出對人體有害的偏黃、偏黑等米粒;就連搬米這種粗重活,現在都有機器手臂代勞了。
億東是由5位兄弟聯手創辦,「家族成員本來早就分家,開枝散葉到全臺各地經營米的上下游生意,但大伯創業後,我的父親與其他兄弟認爲,必須團結,纔有力量,所以把資源整合起來,一起創業。」億東企業二代、執行董事陳信佑說。
這樣一個團結的策略,讓本就掌握雲林、彰化一帶最主要稻米產區的大米商億東陳家,除了穩定的稻米供應量外,也具有完整的銷售策略。
家族內部有每賣一包米,就提撥一定金額做廣宣的內規,因此它是米界罕見每年行銷費都達數千萬元的廣告大戶;另一方面,又從稻米收購、碾米、制米、運輸、販售到行銷等,直接形成上下游一條龍優勢,成本比同業低上一成。
雖然如此,仍無法改變市場日益萎縮。約在1996年,億東完成帳務電腦化後,從營收報告發現,過去佔營收達9成的一般消費者購米需求,已經銳減至少2成,而且原本暢銷的2公斤包裝米,也不再熱賣。他們從數據發現,消費者從在家吃飯轉爲外食,各式餐廳不只變多,而且訂單正在變大,是一個機會。
如何領先?砸2億給米吹冷氣保鮮
當年億東陳家認爲,只有客製化服務才能與店家有更穩固且長久的合作關係,他們開始思考:「什麼米能讓滷肉飯更好吃?什麼米能讓泰國菜更好吃?」因此,約在十多年前就主動找上臺中農改所。
鬍鬚張公關經理林振益指出,攸關滷肉飯品質好壞最重要的就是米,因此同樣買臺梗9號與臺南11號兩種米,不只有要求一定要新米,還有一定的黃金混合比例,交貨有含水量等標示的產銷履歷還不夠,還會主動不定時抽樣送驗確保品質,甚至只要有混米比例不對,導致口感走味的客訴,就會砍單,林振益說:「我們買米不講價格,只看品質,而三好米就是我們極少數長期穩定合作的供應商。」
但億東在這之後,繼續深耕契作、設備的進化,纔是讓同業追都追不上的競爭門檻。
「當我們想着要保存新鮮米最好的口感,不要放久就變質,因此投資2億元,引進能避免新米老化的3千噸低溫冷藏桶時,我記得還有同業跑來笑我,問說『你們是有錢沒地方花嗎?』」陳信佑說。除了剛收割完第一個月的米直接銷售外,其餘幾乎所有米都會存放進這種從日本引進,「讓米吹冷氣」的儲存桶,保持新鮮度。
去年,億東又買下5甲到6甲土地,準備在臺挑戰日本已經出現的一人米工廠。除了要控管品質,米業長期缺乏年輕新血進入的人才斷層,也是一大主因。它同時也在醞釀,協助傳統小米店變成無人店鋪的新革命。
【更多報導】
「一開始想說降薪就好,實在太天真...」一流大學畢業,58歲課長被裁員,最後到超商打工
吳淡如:到了40歲,還告訴自己「再撐一下」,代表你沒學會「人生取捨」
法律系畢業,卻簽下賠7個月租金的不平等條約....一個夜市攤位承租啓示:學上當,要趁早
「一開始,只是熬夜會胸悶...」女大生感冒掛急診,竟得淋巴癌...內科醫師:惡性淋巴瘤5大症狀
獅子讓競爭對手刮目相看、巨蟹獲長官肯定!12星座4月運勢解析,工作運前三名是...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1586期。※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