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賠錢換大魚! 全聯倒着賺的生意經
▲不毒鳥、採友善農法種植的紅豆,因爲產量較少、價格較高,但不少消費者認同,買氣比預期好。(圖/商業週刊/攝影許世穎)
文/王毓雯
這個故事,要從一張照片說起。「我一看,哇!怎麼會環保破壞得這麼厲害?3千隻小鳥!真的很震撼!」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想起去年7月在中國黃山旅遊時,翻閱第1444期《商業週刊》「消失的老鷹」封面故事時心情的激動。
那是張悲傷的照片,一羣屏科大學生圍成半圓,面對約莫3千隻被農藥毒死的鳥冢默哀;追蹤臺灣老鷹消失原因,最後挖出這出屏東紅豆田裡的慘劇。
2天后林敏雄回臺,立刻找來生鮮部採購,「你一定要給我找到這個農夫(該期報導之友善農法耕作者),就是要跟他契作,他收成多少,不惜代價全部買回來!」
他沒想到的是,這讓400公里外的紅豆聚落質變。
他要找的農夫是林清源,其紅豆田曾是3千隻鳥冢的事發地點,但在產官學三方支持下,變身爲友善農法的領頭羊,採收期不用落葉劑,讓紅豆自然熟成,藉此減少使用農藥。
今年3月18日,全聯與林清源合作的第一批紅豆上架,儘管「消失的老鷹」報導及紀錄片《老鷹想飛》曾引起廣泛討論,但「老鷹紅豆」售價是傳統紅豆的1.8倍,全聯行銷部協理劉鴻徵坦言很怕賣不掉。
但原本預期6~8個月才能賣完的「老鷹紅豆」,竟然上市3周就賣掉35%,預估2個月內售完。
虧本收購,早已非第一次
林清源坦言,今年初收成的紅豆是第二次使用友善農法,但前一次沒有媒體關注與紀錄片上映,價格高昂的紅豆根本沒人買,賠錢了事;這次全聯帶頭,愛買、家樂福、里仁等通路接連跟進,已有4位農夫加入友善農法,陸續有人表態想參加。
儘管「老鷹紅豆」銷售優於預期,但林敏雄說,全聯在這批商品上還是虧損。爲什麼全聯甘心賠錢?
從去年的高麗菜生產過剩、前年的搶救蒜農,到2012年的姜供過於求等等,全聯幾乎都是最大采購商。然而「做這塊都沒賺錢,」林敏雄笑說:「我成天找一些虧錢生意給總裁(徐重仁)做。」因全聯得先派出輔導小組,教導姜農先洗淨姜表面的泥土,再以半斤一包、簡單分裝,這全是管銷成本。
2008年全聯跨入生鮮領域,如今已是全臺最大生鮮通路,但屢次插手農產品供需問題,卻讓生鮮部門連虧8年。
過去全聯成功關鍵是:商品便宜、規模大,但採購高價老鷹紅豆、以高於市價採購生產過剩農產品,都與便宜背道而馳,到底它圖什麼?
林敏雄說,臺灣量販、超市經營不易,全聯卻能每年營收成長,全靠小市民一筆筆消費拱起來的,因此必須承擔社會責任。
但其實背後還有兩層意義。
第一個,把關食安問題。全聯透過契作「老鷹紅豆」及推動生產履歷兩種方式,達到鼓勵農民少用農藥的目的,每天抽檢農產品,若第一次被驗出農藥超標,先予以警告,再犯,就立刻終止契作合約。
第二個,提高光環效應。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湯明哲認爲,全聯此舉有助提升公司形象與品牌價值,「老鷹紅豆」的成功會引發光環效應,意思是特定產品做出口碑後,效益可溢散到其他產品上。
從老鷹紅豆到高麗菜價格維持穩定,全聯犧牲眼前小利,換得品牌信任感,及對小農友善的企業形象,其實是宗非常划算的交易。
【 更多報導 】
租屋是消費、買房是存錢!就是這個「鬼觀念」,讓臺灣人繼續做買房這種傻事
當老闆跟你說「公司像大家庭」...千萬別上當!你有聽過炒孩子魷魚的父母嗎?
該怎樣才能搶到想要的座位?做了25年的地勤小姐大揭密
想擺脫單身必看!第一名不是霞海城隍廟,網友公認全臺10大最靈驗的月老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