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黃紅燈10年首見 疫後難樂觀

桃醫疫情疫後經濟埋下變數,2020年12月景氣燈號亮出代表趨熱」的黃紅燈,雖然是近10年首見,不過國發會認爲,隨着變種病毒疫情肆虐,各國重啓嚴格管控措施,可能限制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後續只能審慎看待。

國發會昨日公佈景氣燈號,綜合判斷分數較前月大增4分至34分,順利亮出黃紅燈,距離上一次出現黃紅燈已暌違10年之久,9項構成指標當中貨幣計數M1b、股價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皆由黃紅燈轉成紅燈。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說,看得出景氣是往好的方向發展,其中景氣領先指標已經連續8個月走揚,但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能持續向上,還是取決於疫情,還有美中貿易科技紛爭不確定性在,必須妥爲因應

吳明蕙表示,疫情帶動遠距商機,加上5G通訊車用電子等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半導體高階產能陸續開出,出口動能可望續溫,在這個基礎上,臺灣疫情守得好,生產運輸也纔不會中斷國外廠商纔會願意繼續下單

值得一提的是,非農部門就業人數仍持續亮出代表低迷的藍燈,吳明蕙說,這項指標本來就比較不敏感,加上失業率工業服務業受僱員工淨進入率都在轉好,不須太擔憂。

中央大學臺經中心昨日公佈,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續揚至71.98點,中央大學臺經中心執行長大任坦言有點訝異」、是個好消息,或許可解讀爲民衆對於臺灣防疫有信心。

CCI六項子指標中,物價水準就業機會投資股市時機、購買耐久財等4項上升,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下降,其中「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升幅最大,主因是民衆近半年看到原物料油價房價都在上漲,對於通貨膨脹開始有疑慮,房價短期難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