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廠房的全新打開方式:不僅僅是“打卡”

新華社瀋陽6月16日電(記者於也童、崔師豪)手捧一杯香氣四溢的咖啡,在“城市書房”度過休閒時光;穿行在一棟棟紅磚廠房組成的復古建築羣之間,打卡拍照;圍坐在露天電影放映場,一邊感受夏夜拂面清風,一邊欣賞精彩的電影……

位於瀋陽市鐵西區奉天工場平臺式融合工業園,是文藝青年必去的“網紅打卡地”。這片重生的舊廠房內,除了濃濃的文藝氣息,還有更多新鮮的打開方式。

奉天工場佔地7.6萬平方米,是鐵西區佔地面積最大的工廠舊址樓羣步入空間開闊的園區,一塊塊紅磚、鏽蝕的鋼鐵時針彷彿開始倒轉,眼前鏽跡斑駁的老機器開始轉動,靜泊在廠房前的火車頭髮出鳴響高聳入天的磚砌煙囪再次噴薄……一個個工業符號牽引人們走進時光長廊

奉天工場始建於1938年,最初名爲大信洋行奉天工場。這裡後來成了東北最發達的工業區之一。

從新中國成立後的瀋陽冶金機械修造廠,到2007年更名爲中國有色(瀋陽)冶金機械有限公司,這片舊廠房見證了一家大型裝備製造企業的發展變遷,也見證了鐵西區工業發展的輝煌。2006年,隨着公司大部分車間搬遷至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這片老廠區就此閒置

2017年9月,在鐵西區政府的支持下,瀋陽春天百貨有限公司團隊進駐奉天工場,對原建築全面加固和修繕,對老廠區重新規劃設計

“因爲年久失修,部分舊廠房已經坍塌、破損。本着對原建築的尊重,設計團隊往返多個城市,採購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磚塊,最大程度保留廠區原貌,且保留了‘奉天工場’的名字。”奉天工場總經理武迎秋說。

走進奉天工場,人們能直觀感受到,這個曾經被廢棄的地方,經過設計者的創意“活”了起來。曾經機器轟鳴的舊廠房成了“城市書房”,隨着下一步圖書館借閱系統的完善,這裡將實現與全市圖書館“通借通還”。

廠區空地成了電影放映場,每到傍晚,人們三三兩兩來到這裡,在光影中感受片刻閒適。“電影放映時間是每晚7點到9點,週一到週日都會播放。平均每天會有上百人觀影,週末人會更多。”武迎秋說。

文藝,是大多數人對“重生”後的奉天工場的第一印象。在武迎秋看來,舊廠房的全新打開方式,並不侷限於“打卡”,“目前,我們舉辦文化類的展覽、交流活動多一些,下一步會陸續佈局影視傳媒中心、中國手風琴藝術中心、城市設計中心等更多元的主題,並配套更多商業設施,給工業遺存‘去鏽、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