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反彈 番禺停建焚化爐
歷經近2個月的抗爭,廣州番禺會江村垃圾焚燒發電專案,鑑於環評階段遭周邊多數居民反對,已經確定停止。
終於看到了效果,此次座談會發起人之一巴索說:「終於停了。太累了,要好好休息一下了。」他說,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將是垃圾分類,「路還長呢,假如垃圾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那麼危機還是會到來。」
番禺區委書記譚應華在垃圾處理方式討論會上表示,垃圾處理方式和選址,需要環評敏感區域75%以上民衆同意才能算數。
譚應華指出,番禺區目前的生活垃圾規畫和區域環評規畫是10年前制訂的,「10年變化很大,整個環境包括人口分佈都發生很大變化,所以我們要重新規畫,這個會找專業部門去做。」
此前,廣州市城市規畫局總工程師葉浩軍曾指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之所以選址於會江村,是因爲當地原本就有垃圾掩埋場。然而,隨着城市的發展和變遷,該地人口越來越多,已成爲居住密集區,並靠近新規畫的「廣州新火車站-漢溪長隆」城市次級中心區,因此已不適合發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不過,與日俱增的垃圾,仍是當下番禺區要面對的難題。目前,番禺區年產垃圾近60萬噸,2010年每天將產生垃圾2200噸,按照現有日處理量,在2至3年內,將無法應付每日2000多噸生活垃圾的處理,屆時將面臨「垃圾圍城」。
大陸媒體報導,面對「垃圾圍城」危機,番禺區正藉此機會推廣垃圾分類,由當地的市橋實驗小學、麗江小學率先啓動,實現垃圾分類教育「從娃娃做起」。
成爲大陸垃圾分類榜樣
譚應華期待,垃圾分類能形成一個產業鏈,番禺區能成爲全大陸垃圾分類的榜樣。此外,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如鬆還建議,除了垃圾分類,城市應該建立「垃圾循環利用系統」。
首先,大陸官方必須推出相關的鼓勵政策,接着基層的居委會、街道辦也要參與其中,將全民整合在一起。環衛部門未來也不能只是把垃圾運出去,而是要想辦法將其循環利用,使之無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