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如何看「保釣」勢力高調復出

局外人自由業,對於時事情報事務抱持關心評論者

近日「保釣」團體藉由「保釣」五十週年的名義輿論高調宣揚其理念,相關團體要角也透過出書、或者透過媒體專訪倡言串連漁民、向漁民、年輕世代宣揚其主張「向下紮根」,而藍營政治人物如前總統馬英九等人也公開支持其倡議並批評執政黨「喪權辱國」云云

毫不意外相關人士的這些動作成爲如《亞洲週刊等親中派華文媒體大篇幅報導焦點,事實上臺灣的保釣運動長期無法擺脫和大中國民族主義、甚至中國共產黨當局唱和的問題,在這次的大動作復出再次展現出來。也顯示出從1970年代臺灣留學生在美國發起的保釣運動最終成爲中國共產黨統戰的側翼歷史軌跡始終未曾改變,甚至在臺灣的藍營找到更多的共鳴。

釣魚臺。(圖/翻攝自Google map)

反觀香港保釣運動,從1970年代到2010年代,中華情意結曾經讓不少中高年香港知識分子對於保釣運動都抱持着強烈的熱誠,直到雨傘運動前後,香港社會開始意識到中華情意結背後的大中國民族主義以及中國共產黨纔是香港真正的敵人,香港纔是他們應該保衛的家園,而不是一千公里之外的荒島。正如香港資深評論家李怡當年在《蘋果日報社論〈不要讓保釣民族主義綁架我們的心智〉所言:

「有人會說:保釣行動顯示我們愛國但不愛黨,也顯示我們真愛國反射中共不是真愛國。但實際上,我們的國早已被中共黨騎劫了。對殘民以逞的國家,揮國旗唱國歌並非表示愛一個民權之國,而只表示愛那個極權。黨綁架了國,愛國綁架了民族主義,民族主義綁架了保釣。……這次保釣行動及其教訓,喚醒香港人的不應是民族主義,而是不應該被民族主義綁架,要自覺守護香港已有的文明和我們的心智,以自主和維權來對抗愛國主義侵入。」

▲香港資深評論家李怡。(圖/翻攝自Facebook/李怡)

當年香港社會逐漸覺悟到「保釣」最終是成爲中國共產黨操作大中國民族主義工具的現實,並開始與之劃清界線、反省過去的盲目附和,讓保釣運動隨着中華情意結步入歷史。

反觀今日的臺灣,這些已經垂暮之年的「保釣」人士在大中國民族主義、對於臺灣本土意識的敵視等多重心態的作祟之下,仍然執迷不悟的在釣魚臺爭議上附和大中國民族主義跟中國共產黨。

▲2016年中國海警船進入「釣魚臺12海浬」巡航,與日本海上阻撓較勁。(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但是更值得吾人警惕的,是這些「保釣」人士並非只是抒發過往的大中國民族主義情懷,而是積極的在漁民團體進行動作,並嘗試將他們已經和臺灣社會脫節的大中國民族主義灌輸到年輕世代,甚至和深藍退伍軍人團體、紅統派團體等幾股勢力糾集起來伺機興風作浪煽動臺灣社會的反日情緒。在可預見的未來,這股以「保釣」之名行反日之實的勢力會繼續在臺日關係上製造不穩定的亂流,這是臺灣社會各界有識者必須提防的潛在隱憂。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新公民議會」,原標題爲「如何看保釣勢力高調復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