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蜂羣先別打119 蜜蜂叮人就死掉惹…其實忙到沒空理你

現身臺北市雨聲國小蜂羣,其實只是在找下個築巢點,沒有攻擊性。(圖/粉絲頁「城市養蜂 Urban Beekeeping」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寵物小組/一粒莎白採訪報導

對於很多住在城市裡的人來說,大自然是在郊外山裡,總之是遙遠的存在,不過其實有許多野生動物就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對牠們來說,只要有花草樹木就是大自然,人類必須學會如何和牠們共生

今年3月底時,臺北市的雨聲國小發現了一羣分封的蜂羣,學校先拉起了封鎖線,叫小朋友們不要靠近,家長們擔心蜜蜂螫人,希望校方通報消防局前來處理,但老師們知道蜜蜂是環境中很重要的昆蟲,這幾年數量卻越來越少,因此不願意這些蜜蜂被噴灑殺蟲劑兩難之下,雨聲國小的老師與粉絲專頁「城市養蜂 Urban Beekeeping」聯絡,分封的蜂羣很快就找到長期住所,一下子就飛走了,人蜂均安。

令「城市養蜂」團隊印象深刻的是這次的蜜蜂救援,學校老師即使承受了來自家長的壓力,但仍堅持做對的事情,不但保護了蜜蜂,小朋友們也沒有受傷。「城市養蜂」成員、社大養蜂計劃發起人蔡明憲先生受訪表示,城市養蜂是由一羣關心蜜蜂的專業人士組成,致力找回水泥叢林生態平衡。

▲城市裡的蜜蜂有平衡生態的功能,蜜蜂與其他蜂類出現在住家附近,某種程度代表環境是比較友善的。(圖/粉絲頁「城市養蜂 Urban Beekeeping」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由於蜜蜂消失問題全球受到重視,因此各大城市興起城市養蜂的風潮,但臺灣多數民衆對於蜜蜂仍有許多誤解,牠們不但要擔心天敵化學農藥疾病危害,還有不友善的人類。很多人都以爲蜜蜂一定會叮人,其實蜜蜂忙着採蜜、授粉,除非近距離受到侵擾,要不然牠們也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因爲牠們叮人之後自己就會死掉,某方面來說就像神風特攻隊一樣。

雨聲國小的蜂羣分封,其實是蜜蜂建立新族羣過程,是一種「分封領地」的概念。當環境條件適合蜜蜂繁殖時,欲離巢的分封羣會地方集結,並沒有築巢行爲,而是派出偵查蜂尋找適合長期築巢的地點,找到石縫樹洞這種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蜂羣就會集體離開。一般來說分封羣主要的目的是尋覓長期住所,相對來說比較溫馴

如果一般民衆發現分封的溫馴蜜蜂羣,先別急着打電話給119,可以與「城市養蜂」聯絡,只要不侵擾,蜜蜂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城市養蜂」盼望透過理念傳達,提供看待城市裡的蜜蜂新的角度自保的同時,也能保護蜜蜂。

注意:若判斷情況緊急,有安全疑慮,仍建議民衆聯繫消防局處理!

▲蜜蜂遭受化學農藥的危害,數量越來越少,民衆若有看到蜂羣,歡迎聯繫救援大使拯救這些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