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美國大選一》希拉蕊會贏嗎
美國在開國之初,曾經有民主共和黨3位總統連續擔任總共24年(1800~1824)的總統,但隨後沒有在一位擔任8年總統之後,其同黨接班人能繼續再連贏兩屆選舉。即使在共和黨的全盛時期(1860~1932)或是民主黨佔優勢的時期(1932~1980),也沒有同黨兩位總統連續執政16年的情形發生。事實上,自二次大戰後,僅有兩位總統候選人是在該黨執政8年後,還能贏得選舉,一次是杜魯門總統,另一次是老布希總統。這個現象說明選民對同一政黨執政太長的接受度不高,幾乎是8年一到就想換黨做做看。
希拉蕊能改變選民求新求變的心理嗎?從今年美國初選的發展來看,選民對體制內的政治人物普遍反感,纔會讓體制外的川普獲得共和黨提名,而希拉蕊這位享有絕對優勢的候選人,竟然在民主黨初選中受到來自桑德斯的嚴峻挑戰,這是希拉蕊必須面對的第一個艱鉅任務,就是如何以體制內的候選人贏得體制外選舉的勝利。
希拉蕊另外還要面對的挑戰,是她從政多年,是張老面孔的事實,從阿肯色州長夫人到白宮女主人,從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到國務卿,她有太多政治經歷都得被檢驗。民主黨不乏體制內的政治人物,但不是每個體制內的政治人物都是老面孔,但希拉蕊很難脫離這個印象,必須重新包裝。
所幸歐巴馬總統目前聲望仍然不錯,讓希拉蕊能夠有機會突破選民想要換黨做做看的心理,透過歐巴馬的加持,爲民主黨再贏得政權。2000年的高爾副總統及2008年的馬侃參議員,並沒有和同黨總統合體,而是想要走出自己的路,但皆不幸落敗。馬侃與民調甚低的小布希劃清界線,尚可理解,高爾未邀請人氣極旺的柯林頓爲他多站臺,最後以些微選舉人票的差異落敗,相信希拉蕊印象深刻。
從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過去3天的發展來看,柯林頓首先將希拉蕊定位爲「改變者」,以淡化她體制內政治人物的印象,同時還介紹年輕時代希拉蕊所參與的政治活動,讓大家看到她比較完整的形象,就是爲小市民奮鬥不懈的精神。歐巴馬則在演說中指出任何長期積極參與政治者和消極旁觀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留下了走過的痕跡供選民檢驗,雖有可能犯錯,但強調選民應看到的是希拉蕊的勇氣和韌性。
爲歐巴馬贏得兩2次總統大選的「歐巴馬聯盟」,此次是否能夠轉而支持希拉蕊,將會是她能夠贏得大位的關鍵。這個聯盟包括自由派、女性、環保團體、少數族裔、年輕人等,歐巴馬若能說服這些不同的族羣將他們對自身的支持移轉到希拉蕊身上,當然會提高她勝選的機會。此外,若是副總統拜登、第一夫人蜜雪兒、紐約前市長彭博等重量級政治人物都能爲希拉蕊站臺助選,加上一位會說西語的副總統候選人凱恩拉攏拉丁裔選民,歐巴馬聯盟或能持續。
從歐巴馬在演說中獲得的掌聲及隨後社羣網站上的迴應來看,他人氣仍然很高,與當年兩任結束時的雷根不相上下。如果雷根能成功說服保守派選民將對他的支持轉到屬於溫和派的老布希身上,歐巴馬也應有幾會讓希拉蕊接收他的政治聯盟,贏得選舉。(作者爲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