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熟年整理,擁有清爽下半生

出處:康健雜誌196期    作者曾沛瑜    圖片/陳德信隨着子女逐漸離家,加上舍不得丟棄、無意識地累積,下半生成爲被雜物綁架的混亂人生。家,倒映着每個人的夢。從練習整理內心開始,進而帶領空間產生變化,你也有機會讓夢想成真。我一直忘不了那天到林先生家採訪的經驗。他跟媽媽兩個人住在一棟四層樓的透天厝裡,總面積約80坪,但他們生活的空間卻僅剩客廳裡一張媽媽睡的單人牀、一張林先生坐臥用的摺疊椅,以及撥開報紙衣物、廢棄家電等雜物後勉強通行的走道。林先生當然想過整理,然而,獨力照顧90歲失智母親早已累得他連洗澡、睡覺都沒時間,於是,母親的餘生、他的下半輩子,只能在如同垃圾屋的環境裡掙扎。失智、失能的現實逼得做子女的林先生必須與無止境的雜物共處,然而,更多時候卻是父母無意識的囤積導致無力收拾,子女也擔心。《零雜物》作者Phyllis在繼承媽媽龐大遺物後,非但難以心存感謝,反而大爲崩潰,因爲大量衣物、書籍、各式興趣帶來的雜物不說,光生活用品就十分驚人,衛生紙至少超過200包,還有一箱箱未開封的醬料罐頭,從此,她家更衣間瞬間成了媽媽的遺物間。林先生、Phyllis並非個案,相信許多的中年子女正走在相同的路上,期待爲父母創造更舒適的生活,卻往往力不從心,然而,回頭檢視自己,是否也正重蹈着同樣的覆轍?事實上,囤積最常出現在熟年階段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最新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首次將「囤積症」診斷標準獨立出來,而五、六十歲正是它好發的時期。當然多數人不到病態程度,但許多因素都導致熟年這階段展開囤積,一方面可能繼承大量遺物,一方面是子女逐漸離家留下的痕跡,一方面則是自己屆齡退休,面對變動的不安,往往令人愈想抓緊不變的過去。這幾年日本延燒起「老前整理」的概念倡導者阪岡洋子原本從事室內空間規劃,親眼見到許多老年人家裡被雜物淹沒,後來實際到照護現場,發現許多人其實很想整理,卻因體力每況愈下而力不從心。因此她在《老前生活整理,預約優雅後青春》一書提到「五、六十歲前就要開始進行老前整理」,最好在仍有體力、有精神、也有時間的階段,一一將所有物品進行整理,纔有機會安心養老,迎接優雅的後青春。面對即將展開的退休人生,迎接你的將是悠遊自在的美好想望,或者被雜物綁架的混亂人生?時值熟年的你,手上正握着決定下半生幸福的鑰匙…【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96期】【延伸閱讀】熟齡同學會 歲月帶來的回甘韻味徐薇老同學是下半輩子的好朋友兩個半小時的味蕾旅行5個準備,迎接一個人的老後大點名!7招重拾舊朋友※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