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專欄 | 兩會中的“碳提案”

錨定“雙碳”目標,“兩會”綠色提案正在成爲焦點。華爾街見聞梳理髮現,能源轉型、應對國際碳關稅、碳排放交易市場、產業融合、綠色人才儲備、頂層設計立法等是其中最受矚目的議題。

去年兩會間中國政協首次增設“環境資源界別”,是1993年全國政協增設“經濟”界別以來全國政協界別的又一次重大調整,而雙碳已經連續第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一個月前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多個省市也在綠色低碳上提出明確目標,構建低碳清潔和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開發新能源、推進“雙碳”管理一體化平臺建設等成爲2024年各地區的發展重點。

能源轉型仍然最熱

能源領域是達成“雙碳”目標的主要戰場。根據“雙碳”的核心精神,需要按照“先立後破”的基本次序,用系統的解決方案充分考慮轉型帶來的風險和代價,最終實現能源結構的轉型——在30-40年左右的時間裡從以煤油氣爲主的能源結構轉換到以非化石能源爲主的能源結構。

和往年一樣,針對如何實現能源平穩轉型,各地代表紛紛建言,依然是綠色提案中最熱門的議題之一。

新能源行業關聯的各地代表更強調綠色能源的發展規劃。比如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表示,要用抓煤炭保供一樣的力度,抓可再生能源的建設,是立得高效;建設大規模風光基地,加強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是立得充分;通過在西部大力發展零碳產業園,促進綠電本地消納,培育新工業體系,實現區域平衡發展,是立得全面。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則建議國家儘快制訂出臺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完善頂層設計,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拓寬氫燃料電池示範應用的領域、行業和區域,提高工業副產氫利用率,多渠道拓寬氫源,以更大的力度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轉化。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強調隨着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佔比持續攀升,企業電力消費碳排放覈算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建議建立電網碳排放因子數據庫,完善綠色電力交易機制,開展監測和精準量化電力消費的碳排放。

而身爲傳統碳排放大戶的能源化工企業同樣站在了遞交轉型提案的第一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專家張明森就圍繞發揮傳統能源化工企業在新能源發展和雙碳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議。張明森表示,能源化工企業普遍具有高耗能、高碳排放的特點,也決定了用低碳能源替代現有的傳統能源的潛力巨大,比如它可以大量地接納綠電、綠氫、地熱等等。同時這些傳統的能源化工企業由於體量大、發展歷史長、中間變化過程多等特點,所以往往都積累了相當體量的可利用土地、建築屋頂、廢舊廠房、廢舊裝置等資源,爲綠色能源的生產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這些傳統大型能源化工企業在中國降碳減排“雙碳”計劃中的作用,主動與企業對接,瞭解企業在下一步“雙碳”發展中的計劃、規劃,瞭解他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瓶頸,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支持這些企業在低碳能源生產和消納,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

碳交易數量最多

碳排放交易相關議題的提案明顯在數量上佔有優勢。

法律層面,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圍繞加快建立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法律體系等內容,提出我國應進一步完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架構,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法律體系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則認爲,中國需要及時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提升碳交易市場的立法層級與效力。他建議有序擴大全國碳市場交易覆蓋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將石化、鋼鐵、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納入交易主體,改善市場活躍度,同時進一步健全碳排放監測覈查體系的政策法規,推動完善第三方覈查機構資格標準,建立可持續性第三方核查制度,推進覈查市場化,保障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與完整性。

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工商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也提議明確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激發“雙碳”活力,構建以《條例》爲立法基礎,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技術規範爲支撐的制度體系,進一步推進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碳市場的覆蓋範圍,鼓勵金融機構探索碳金融產品創新,挖掘碳排放權價值;加強國際合作,學習借鑑國際先進經驗,提升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規則層面,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認爲,現有配額初始發放方法存在弊端,建議改革排放配額的初始發放方式,從將配額免費發放給電力企業,改爲免費發放給終端用戶,特別是居民,電力企業在碳排放權市場上收購配額來滿足其需求。白重恩還建議,電力企業如果收購不足其所需求的配額,可以通過對超配額排放徵收碳稅來保障電力供應,同時還保持減排的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海煉化大榭石化副董事長王志良則建議加快建立健全綠電抵扣碳排放機制,從碳排放統計角度制定消費主體購買綠電抵扣碳排放制度,從全國及試點碳市場角度制定控排企業購買綠電折算碳排放履約制度,加快發佈將綠電交易對應電量排除的電網排放因子,有效提升我國綠電的國際認可度。

行業層面,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在《關於進一步完善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提案》中提到,中國碳市場活躍度不足,碳價格相對偏低,建議參考歐盟等成熟碳市場,引入金融機構等其他有參與意願的市場主體參與碳交易,並開發運用碳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以提升碳市場活躍度,同時完善碳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

地域層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白鶴祥還建議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在小範圍內探索更加靈活的市場機制,將鋼鐵、化工、水泥、航空等行業先於全國納入碳市場體系,倒逼更多企業實施控碳減排。

應對碳關稅最新

整個“中國製造”如何應對國際綠色壁壘可能是今年“兩會”最符合新情勢的碳提案。

全國人大代表、中天科技董事長薛濟萍建議多措並舉應對歐盟“碳關稅”。薛濟萍提出五條關於應對歐盟“碳關稅”的建議:一是與歐盟保持“碳關稅”溝通協商;二是鼓勵構建綠色供應鏈;三是提高國內諮詢機構國際認可度;四是加快完善國內碳市場;五是引導企業綠色低碳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則從產業層面建議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及碳足跡測算。據張天任介紹,面對歐盟新電池法要求,中國缺少國際認可的本土數據庫作爲支撐,不利於產業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對此,張天任建議一將動力電池產品納入我國2025年50個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規則和標準名錄;二建立完善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全生命週期碳足跡數據庫;三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環節碳足跡計算標準;四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實現國際互認,引導企業適應國際規則,參與國際競爭。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表示夯實碳市場基礎,推動汽車產業實現雙碳。李書福提道,低碳發展仍需要政策保駕護航,國際“碳壁壘”漸行漸近,國內汽車行業產業鏈上下游的碳排放覈算仍處於摸索階段。對此,他的建議一是建立汽車行業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並推動汽車產品碳足跡的國際銜接互認。二是優先促進《積分辦法》與碳減排體系的銜接機制。三是加快出臺重點行業碳減排扶持政策,並通過市場機制促進企業有規劃的碳減排。四是加強數字化碳管理工具的規範化管理。

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亦是從加快建設製造業綠色低碳供應鏈的角度來推動國際銜接與互認,提升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綠色”競爭力,雷軍建議,要加快建立製造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支持打造綠色數字化供應鏈系統,實現供應鏈內協同聯通;探索建立綠色電力全國交易機制,促進鏈主企業引領供應鏈綠色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鍾錚還建議健全家電產品碳足跡覈算標準體系,爲企業及相關機構科學覈算家電產品碳足跡提供指導,爲下一步國際互認提供科學支撐;要完善產品碳足跡認證體系和制度,加快推進碳標籤、減碳標識在家電等消費品領域的推廣應用,爲消費者選擇綠色、低碳家電產品提供引導。

全國人大代表李東林也認爲應該加大對核心出口產品供應鏈碳減排政策支持,加強重大工程建設低碳化、綠色化示範引領;建立核心出口產品清單、供應鏈碳足跡數據披露規則,以及高質量本土化LCA數據庫;因地制宜構建新能源電力能源供給體系;實現重大工程建設能源電力的低碳綠色、安全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