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教育體制的新挑戰
因緣際會參與由IFLA(世界景觀建築師聯盟)的專業教育認證,包括國內、大陸、港澳、日韓等大學專業教育的檢討。除了全球頂尖大學外,諸多國家之大學均同時面臨幾個共通挑戰:
少子化:衝擊着招生,尤其是私立大學未獲政府補助,必須自覓財源,而生源又涉及各國或地方政府對個別教育體制之規範,如不同學制是否可跨國界申請認可。
智慧化:包括ChatGPT之興起,如何引導學生善用高科技資訊工具,但又必須在學術倫理上對錶象議題背後之論述、是非與正義有自我識別之自主力與客觀性。
資本化:今日全球化快速進化中,資本化對「價值觀」已非昔日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社會多元複雜發展,加上不同專業在產值與人力報酬回饋上之落差,亦導致年輕學子也養成投資報酬率之務實觀。尤其當快速回報之特定產業超越傳統需長期深耕培育路徑,亦誘導了許多年輕人選擇不再自我投資於學術知識之深造。
平庸化:追求卓越與完美,在今日社會氛圍中漸趨「不務實」之標竿設定,主因爲追求金字塔端之成就,已非今日普羅社會價值觀。自各國之政治變遷格局中,許多投機式與捷徑式之操作,實大大影響着年輕人對自我生涯規畫設定趨同趨平。
地方化:此實爲相當諷刺之現象,原本「全球化」風潮早已席捲全球,唯也因諸多因素,在地理區位、種族文化、風土資源與人力資源…上之鴻溝,即便聯合國及各先進國家均倡議合作、平衡、正義、互助…但現實之競爭力仍朝兩個極端發展。當諸多地域未因全球化受惠反受害時,也讓另一股力量引回「地方化」之定着限制。
面對充滿挑戰不定性之未來,上述這些共通現象已經逐步成爲大學校長與教育界討論省思「教育」體制該如何重新定位?
香港高科院(是一所非被認定政府聘用人員標竿)的職業人才培育學校。其校長卻自我定位爲:不必和大家擠入全球大學排名,但期培育出一畢業即可與產業無縫接軌的學生。並強調「應用型研究」與「產業結盟」之多向度多光譜跨界合作;也拋開師資必全爲專任研究型框架,導入具專業務實經驗型「兼任師資」羣來串聯調整傳統研究型學術教師之光譜配比。
務實之治理架構,強調對「社會實踐」「民生福祉」之貢獻互動,並以有彈性之學程來接軌快速之社會變遷,而其培育出來之學生得以爲業界接納,立即上路,並保持另類落地之自信與榮耀感。
當許多大學教授爲了學校排名、升等而落入無止境之頂尖期刊論文發表循環桎梏中;另一端,有一羣師生未必被認可爲卓越亮眼,但他們刻正爲社會基層人力資源作基礎培力,一步一腳印紮根落地時,誰纔會是未來世界的影響者?
(作者爲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