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漫談資通訊夯科技
歲末將至,茲就今年超夯的生成式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與通訊、數位孿生技術等三項主題,與讀者聊聊當前資通訊夯科技的發展。
針對使用者各式各樣的需求,生成式人工智慧能夠利用既有資料,以深層運算來演繹生成全新內容。生成式人工智慧允文允武,舉凡影音文字創作、軟體開發偵錯、藝術創意設計、醫療藥物保健,乃至於教育娛樂媒體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各行各業皆已深深感受到其運算智能帶來的突破與衝擊。OpenAI、Google DeepMind、Meta、Microsoft和NVIDIA在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深耕多年,如今終於開花結果。
聊天機器人是大衆熟悉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童叟無欺,有聊無類。它的論述能力和語言能力與日俱增,並且能夠跨語言和跨平臺互動,讓使用者莫不驚爲天人。此外,透過整合各種功能的應用程式,它還能協助用戶自動完成複雜任務。
由於量子位元能夠同時處於多種狀態,再加上量子位元之間能夠遠距糾纏,使得植基於量子位元的量子計算具備處理複雜問題的超強運算能力,而量子通訊則保有無法被竊聽或篡改的安全性。IBM、Google、Microsoft、Amazon和IonQ都投入重兵開發量子計算設備,競爭相當激烈。
三年多前,專欄拙作「量子電腦是計算武林的未來盟主嗎?」曾介紹彼時首家公開發行的量子電腦公司IonQ。這幾年來,它的股價一直徘徊在發行價附近上下震盪,顯見投資者對其市場願景保持觀望態度。近月來,由於超級高效能運算國際會議(SC24)的拉擡,它的股價飆升數倍至歷史新高,並一再創新高。高股價究竟是反映其潛在價值,抑或是股市炒作,仍有待時間檢驗。
想當年電晶體發明後,只花十年左右就開始快速取代真空管,成爲新一代電腦的基礎元件。讀者或許好奇,量子電腦的開發高喊了數十年,怎會身旁一部都沒看到?個人認爲量子電腦雖然具備「量子霸權」的運算優勢,可惜面臨穩定性和可擴展性的嚴峻挑戰,因此具備特定運算功能的量子電腦,在未來幾年或將不斷推陳出新,但通用型的量子電腦是成是敗,尚在未定之天。
數位孿生技術乃以數位化的複製品,來模擬分析實體物件和系統的行爲。它面臨的挑戰包括複雜資料的整合與維護,資料處理的即時性、安全性和隱私性,以及模擬的精準度和可信度等。
今年六月,黃仁勳在臺大體育館演講時就曾介紹「數位孿生地球」,利用人工智慧和電腦圖形等技術來模擬地球,藉以預測氣候變遷的趨勢。又如西門子的工業物聯網作業系統MindSphere,能夠讓工廠創建數位孿生,以優化製造效能和預判維護時間。此外,IonQ正着手開發結合量子計算與數位孿生的解決方案,冀能克服傳統電腦難以解決的複雜模擬問題。
資通訊夯科技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給,在在促使我們人類文明邁入新一波的革命浪潮。(作者爲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