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盲聾 2024

世代間的觀念差異,好似馬克杯的高低;真心的傾聽,或可化解溝通的盲聾,帶來希望。圖/張俊哲

在大選過後,「年輕人」頓時變成了熱搜字;各陣營也紛紛召開檢討會,希望「傾聽年輕人的聲音」。身爲老師,我樂觀其成。然而我也憂心,若政黨真正在乎的僅是年輕人的選票,而非年輕人的福祉;很快地,年輕人的怒吼聲就將響起,造成動盪。四十年前羅大佑曾在《盲聾》中唱道「昨日的信仰,已變成了過去狂熱猶存的餘溫」,那份悲涼的吶喊,希望不要重演。

如果真誠的傾聽是愛的展現,那麼虛僞的傾聽則是詐騙。同樣是雙充滿關愛的眼神,「真聽者」會在乎您的需要,而「假聽者」所盤算的,只是您的選票。因此,如何區辨真心與假意,不僅是年輕人的必修學分,也是所有人一輩子要學習的功課,而且不分選前選後。

然而我不得不承認:要說服年輕人接受上述觀點,或在其他議題進行溝通,已非易事!網路傳播的發達,不但強化了理念的羣聚效應,也讓不同年齡層間的衝突升溫。例如,當我們認爲年輕人冥頑不靈時,他們可能把我們視爲食古不化;當我們苦勸同學們愛拚纔會贏時,他們則會抱怨再怎麼拚,也買不起房。面對未來的主人翁,我眼前一片朦朧。

站在代溝兩端的世代,總認爲對方有許多盲點,且聽不進彼此的觀點。這個「盲聾」現象的惡化,已成爲社會隱憂,連帶造成國力之遲滯。要化解代溝兩端的對立,傾聽常被認爲是第一步。這個觀點雖看似優雅,事實上卻成效不彰。因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導致溝通不良、不歡而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嘗試錯誤多年後,我終於體會到:傾聽始於信任,而信任始於重諾。簡而言之,當說話算話的品牌建立後,彼此心裡的那道防線才能放下,展開傾聽與對話。

許多長輩常把年輕人的冷漠歸咎於電腦和手機。因爲一開機,他們就可在網路世界暢聊;在他們的世界裡,陌生的網友都比長輩們有趣多了!我接受這個事實,但不認爲這是溝通障礙的起因。當大人們制定了許多急功近利的遊戲規則,讓許多炒短線、放煙火的虛工一再嚐到甜頭,我們又怎能期待這些自幼受教於扭曲環境的年輕人,具有重諾、感恩的情操?這些未來的主人翁出社會後,很可能會變本加厲,讓世代衝突更加嚴重,甚至棄同儕於不顧,爾虞我詐,使道義蕩然無存。最後的沉淪,就是社會的崩解。

若要在二○二四年止血,代溝的兩端都需以「真聽」取代「假聽」,甚願做出某程度之犧牲。例如,老師們實不宜再製造「分數通膨」,以高分討好學生,或棄品格薰陶與專業訓練不顧,僅把學生訓練爲「論文製造機」,以圖謀獎項;同學這端也應提升自己「聽忠言、忍逆耳」之能力,多體會師長們掏心掏肺之情;盲目的反對,只會使長輩們撕心裂肺,兩敗俱傷。總之,化解二○二四年的盲聾,勢在必行。也希望臺灣十一個月後,會變得更好。(作者爲臺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