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運氣超衰」...只要隕石撞歪一點 牠們根本不會滅絕

美國墨西哥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存的一具暴龍骨化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不過日本東北大學研究一份新研究指出,其實「恐龍的運氣很不好」,因爲只要這顆小行星的撞擊點偏離一點,恐龍不但不會滅絕,可能到現在仍主宰地球,而人類或許就不會出現了。相關研究刊登在英國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根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研究指出,6600萬年前,直徑10公里小行星撞擊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撞擊讓沉積岩中的有機物加熱,將地層中的煤和硫化物大量衝上1萬公尺以上的大氣層中,造成陽光被遮蔽,使全球氣溫急遽冷卻,低緯度地區出現乾旱,進而讓恐龍、菊石生物滅亡,佔當時地球上的75%。

東北大學研究所地球科學家海保邦教授說,根據氣象廳電腦的計算,當時大約有230到2300兆克(Tg)的衝入大氣層,使當時地球的月均溫下降8~11度,進而引發生物大量死亡。

不過研究指出,事實上在白堊紀末期,含有大量煤含量的地層僅佔全地球面積的13%,假如小行星撞擊的地區是不含有煤的另外87%,全球氣溫只會下降4度以內。此外,由於這顆小行星的撞擊點當時是海洋大陸交界大陸棚,有大量生物產生的有機物質,纔會使大量的煤煙被釋放到大氣中,也就是說,假如隕石偏移數百公里,很可能就不會造成地球溫度下降,恐龍也許到現在仍興盛繁衍,地球歷史將全部改寫。

▲日本研究認爲,若是當年小行星墜落在別的地點,恐龍也許根本不會滅絕。(圖/取自日本東北大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