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汽車巨頭陸續公佈“碳中和”時間表

跨國汽車巨頭陸續公佈“碳中和”時間國內車企亟待具體政策落地

本報記者 龔夢澤

碳達峰”和“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目標)是中國在去年9月份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明確提出,並在今年3月份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雙碳”目標下,各行業均面臨非常大的“減碳”壓力。其中,汽車行業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的7.3%,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行業之一。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1家跨國車企提出明確的“減碳”目標或“碳中和”時間表。儘管近年來國內車企在汽車電動方面獨樹一幟,但在實現“雙碳”目標的整體佈局方面仍缺乏中長期的規劃。由於“碳中和”在汽車行業的細則尚未出臺,加上減碳成本和投入規模巨大,大部分國內車企正處於技術轉型的高投入期。

業內普遍認爲,降低碳排放是一項投入巨大且風險巨大的工作,在缺乏頂層指導的情況下,企業很難制定和準確實施相應規劃。爲此,多家車企高管日前呼籲,在國內“雙碳”目標達成方面,希望有關部門儘快明確汽車產業的時間表和具體要求,指導車企更好地用實際行動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

國內車企期盼

“減碳”路線圖早日落地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地方經濟發展、傳統行業轉型、新興領域前瞻性投資,更與個人消費觀的改變等多方面問題緊密相關。

“‘碳達峰’‘碳中和’對汽車廠家影響是巨大的,希望國家儘快明確各個階段‘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和實施路徑,包括路線圖等都應該明確,使車企在重大技術、重大產業領域實現快速佈局和突破。”在目前舉辦的2021中國汽車論壇上,一汽集團副總經理劉亦功說。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提出,雖然“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節點分別是2030年和2060年,還有幾十年的時間,但企業希望能夠看到分階段的目標和路線圖,就像新能源領域有分階段的目標一樣。“比如,國內新能源發展目標是,2025年銷量佔比20%,2035年佔比50%。‘碳中和’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如何結合起來?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明確。”

江淮汽車董事長項興初也發表了類似看法。他表示,希望有關部門對汽車產業實現“雙碳”目標的時間表和具體要求應儘快明確,指導車企有序實踐。

東風集團副總經理尤崢則建議,應出臺面向“雙碳”目標下的汽車產業低碳發展實施路徑圖,讓汽車產業鏈有一個共同遵循的技術路線和行動方向。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還沒有國內車企針對“碳中和”提出具體指標,大多數車企仍停留在學習研究及準備階段。部分車企雖然計劃推出新能源產品,但對整個供應生產鏈條上的具體“減碳”舉措均未涉及。

很多車企還希望,相關細則能夠綜合考慮與當前正在實施的一些政策的協調性。“在新能源汽車和燃油乘用車領域,已經實施‘雙積分’政策。車企如何實現‘雙碳’目標的相關細則,如何與‘雙積分’政策做好協調?也是車企共同關心的問題。”項興初表示。

跨國車企

陸續加入“禁燃”隊伍

在實現“碳中和”的全球目標下,已有不少跨國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對外公佈了各自的“減碳”目標與規劃。6月23日,奧迪本田同時對外宣佈“禁售燃油車”的具體時間,正式加入“禁燃”車企隊伍。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1家跨國車企提出明確的“減碳”目標或“碳中和”時間表,有5家車企明確宣佈停售或停產燃油車的具體時間,有7家車企發佈了完全實現電動化的時間和目標。

“上述車企在‘碳中和’方面進展較快,得益於歐洲從2020年率先對汽車產業碳排放實施了嚴苛的監管政策。”新浪財經專欄作家林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很多歐美地區的大型汽車企業都已制定各自的“雙碳”路線圖,並已展開實施。

針對“政策制定好時間表,企業才能啓動佈局”的觀點,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指出,國內汽車企業在“碳中和”目標上,不應該只靠外力驅動,而應借鑑國際企業,從外力推動型內力驅動型轉變。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儘管國內汽車行業的“碳中和”細則還未出臺,但已有部分車企開始在“碳中和”方面積極探索並行動起來。據劉亦功透露,一汽集團已成立“雙碳管理委員會”,密切關注國家層面和行業方面的發展動態。比亞迪也在今年2月份宣佈,將正式啓動企業“碳中和”規劃研究,對汽車尾氣排放做三個“1/3”減法,助力零碳目標的實現。

林示認爲,實現“碳中和”目標,意味着汽車產業將逐步替換掉石油驅動技術,實現100%的電動化。這將直接影響原料供應端、生產端、使用端的開採、製造和回收,並重構汽車盈利體系。國內車企現在就應該動起來,謀劃更加細化的行動方案,積極踐行“雙碳”戰略,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